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水分解反应体系 | 第10-14页 |
1.2.1 光催化体系 | 第10-12页 |
1.2.2 电催化体系 | 第12-13页 |
1.2.3 光电催化体系 | 第13页 |
1.2.4 化学驱动体系 | 第13-14页 |
1.3 光催化反应体系 | 第14-20页 |
1.3.1 捕光材料 | 第14-16页 |
1.3.1.1 染料敏化捕光 | 第14-15页 |
1.3.1.2 半导体捕光 | 第15-16页 |
1.3.2 催化剂 | 第16-20页 |
1.3.2.1 均相催化剂 | 第16-18页 |
1.3.2.2 多相催化剂 | 第18-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含钴的双功能多相催化剂光驱动分解水性能的研究 | 第27-48页 |
2.1 前言 | 第27-28页 |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30页 |
2.2.1 试剂 | 第28-29页 |
2.2.2 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3.1 催化剂化合物CoS-1,CoS-2,CoS-3,CoS-4的合成 | 第30页 |
2.3.2 光敏剂[Ru(bpy)_3]Cl_2?6H_2O,[Ru(bpy)_3](ClO_4)_2的合成 | 第30页 |
2.3.3 光催化水裂解反应条件 | 第30-31页 |
2.3.4 电催化水氧化反应条件 | 第31页 |
2.3.5 计算公式 | 第31-32页 |
2.3.5.1 闪光光解激发态寿命计算 | 第31-32页 |
2.3.5.2 量子效率计算 | 第32页 |
2.3.5.3 氧气产率计算 | 第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2.4.1 硫化钴的合成和表征 | 第32-35页 |
2.4.2 光催化产氢半反应活性测试 | 第35-37页 |
2.4.3 产氧半反应活性测试 | 第37-39页 |
2.4.3.1 光催化产氧反应活性测试 | 第37-38页 |
2.4.3.2 电催化、化学驱动的产氧反应活性测试 | 第38-39页 |
2.4.4 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39-41页 |
2.4.5 硫化钴稳定性的研究 | 第41-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第三章 含铁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均相光催化剂多相化的研究 | 第48-73页 |
3.1 前言 | 第48-49页 |
3.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49-51页 |
3.2.1 试剂 | 第49-50页 |
3.2.2 仪器 | 第50-5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3.3.1 Fe_4POM及复合催化剂的合成 | 第51-53页 |
3.3.1.1 α,β-K_6P_2W_(18)O_(62)的制备 | 第51页 |
3.3.1.2 α-K_6P_2W_(18)O_(62)的制备 | 第51-52页 |
3.3.1.3 Na_(12)P_2W_(15)O_(56)·18H_2O的制备 | 第52页 |
3.3.1.4 H_5Na_7[Fe~Ⅲ_4(H_2O)_2(P_2W_(15)O_(56))_2]·48H_2O(H_5Na_7-Fe_4POM)和Na_(12)[Fe_4~Ⅲ(H_2O)_2(P_2W_(15)O_(56))_2]·58H_2O(Na_(12)-Fe_4POM)的制备 | 第52页 |
3.3.1.5 SBA-15的制备 | 第52页 |
3.3.1.6 SBA-15-apts-Fe_4POM的制备 | 第52-53页 |
3.3.1.7 光催化水氧化体系 | 第53页 |
3.3.2 计算公式 | 第53-55页 |
3.3.2.1 产生氧气的计算 | 第53-54页 |
3.3.2.2 价键计算(BVS)的计算 | 第54-5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9页 |
3.4.1 均相光催化水氧化体系 | 第55-63页 |
3.4.2 多相光催化水氧化体系 | 第63-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四章 BiVO_4耦合含铁的多金属氧酸盐实现高效的光催化水氧化:分析真正的催化剂 | 第73-96页 |
4.1 前言 | 第73-74页 |
4.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74-75页 |
4.2.1 试剂 | 第74-75页 |
4.2.2 仪器 | 第75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4.3.1 多酸Fe_(11)POM的合成 | 第75-76页 |
4.3.2 粉末BiVO_4的合成 | 第76页 |
4.3.3 光催化水氧化反应条件 | 第76页 |
4.3.4 计算公式 | 第76-77页 |
4.3.4.1 氧气产率的计算 | 第76-77页 |
4.3.4.2 量子产率的计算 | 第7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7-92页 |
4.4.1 材料在反应前后的分析和表征 | 第77-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