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试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背景第8-9页
    1.2 钢结构节点连接的分类第9-12页
    1.3 国内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我国钢结构设计方法第12页
        1.3.2 我国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国外梁柱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1 脆性破坏机理分析第13-14页
        1.4.2 新型节点设计第14-15页
    1.5 中美建筑抗震设计及试验方法对比第15-16页
        1.5.1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异同第15页
        1.5.2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异同第15-16页
    1.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拟静力试验方案第18-32页
    2.1 概述第18页
    2.2 材性试验第18-19页
    2.3 构件设计第19-24页
    2.4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第24-25页
    2.5 试验加载制度设计第25-26页
        2.5.1 预加载第25页
        2.5.2 正式加载第25-26页
    2.6 量测装置第26-32页
第三章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第32-56页
    3.1 概述第32页
    3.2 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2-38页
        3.2.1 JD-1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2页
        3.2.2 JD-2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2-34页
        3.2.3 JD-3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4页
        3.2.4 JD-4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4-36页
        3.2.5 JD-5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6页
        3.2.6 JD-6 的试验现象与破坏过程第36-38页
    3.3 节点区应变分析第38-43页
    3.4 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第43-54页
        3.4.1 节点的滞回性能第43-46页
        3.4.2 骨架曲线的分析和比较第46-47页
        3.4.3 节点延性分析第47-49页
        3.4.4 节点耗能能力分析第49-51页
        3.4.5 节点强度退化分析第51-52页
        3.4.6 节点刚度退化系数的分析和比较第52-54页
    3.5 节点拟静力试验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第56-72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建立ANSYS 有限元模型第56-59页
        4.2.1 ANSYS 有限元概述第56-57页
        4.2.2 非线性结构分析第57页
        4.2.3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第57-58页
        4.2.4 有限元模型第58-59页
    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第59-65页
        4.3.1 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的滞回曲线比较第60-62页
        4.3.2 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的骨架曲线比较第62-64页
        4.3.3 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结果的耗能能力比较第64-65页
    4.4 应力分布第65-69页
    4.5 参数分析第69-71页
        4.5.1 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第69页
        4.5.2 内隔板厚度的影响第69-70页
        4.5.3 加强板长度的影响第70-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5.1 本文结论第72-73页
    5.2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
下一篇:燃气调压器流量系数及静态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