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研究背景与需求 | 第10-12页 |
1.2 标准化与模块化概述 | 第12-31页 |
1.2.1 标准化与模块化的起源与定义 | 第12-13页 |
1.2.2 标准化与模块化的理论与方法 | 第13-26页 |
1.2.2.1 成组技术理论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2.2 零部件设计标准化方法 | 第15-22页 |
1.2.2.3 模块化设计 | 第22-23页 |
1.2.2.4 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 | 第23-26页 |
1.2.3 标准化与模块化的其它概述 | 第26-31页 |
1.2.3.1 模块化过程特点 | 第26-27页 |
1.2.3.2 模块化产品设计分类 | 第27-30页 |
1.2.3.3 模块化设计的技术经济意义 | 第30-31页 |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34-40页 |
2.1 标准化与模块化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2.1.1 标准化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2.1.2 模块化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2.2 标准化与模块化的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2.2.1 标准化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2.2.2 模块化现状分析 | 第38页 |
2.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车灯零件标准化技术 | 第40-54页 |
3.1 零部件与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 第40-45页 |
3.1.1 产品特性与类型 | 第40-42页 |
3.1.2 产品设计过程 | 第42页 |
3.1.3 零部件设计现状分析 | 第42-45页 |
3.1.3.1 零件信息查询 | 第43-44页 |
3.1.3.2 数据收集 | 第44页 |
3.1.3.3 新零件设计 | 第44页 |
3.1.3.4 设计整改 | 第44-45页 |
3.1.3.5 零件设计质量控制 | 第45页 |
3.2 方案制定 | 第45-52页 |
3.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45页 |
3.2.2 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求解 | 第45-47页 |
3.2.3 应用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求解 | 第47-52页 |
3.2.3.1 构造成对比较阵,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 第48-51页 |
3.2.3.2 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 第51-52页 |
3.3 技术先进性分析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车灯产品模块化方法 | 第54-61页 |
4.1 车灯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 | 第55-56页 |
4.2 模块划分 | 第56-60页 |
4.2.1 模块划分理论 | 第56-58页 |
4.2.1.1 模块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 第56-57页 |
4.2.1.2 模块划分的角度 | 第57-58页 |
4.2.1.3 模块的划分的层次特性 | 第58页 |
4.2.1.4 模块划分方法 | 第58页 |
4.2.2 车灯的模块划分 | 第58-59页 |
4.2.3 通用模块与专用模块 | 第59-60页 |
4.3 方法可行性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五章 车灯产品标准化与模块化应用验证 | 第61-78页 |
5.1 车灯产品标准化应用 | 第61-72页 |
5.1.1 相似类型件分级法 | 第61-65页 |
5.1.1.1 分类 | 第61-64页 |
5.1.1.2 分级 | 第64页 |
5.1.1.3 综合 | 第64-65页 |
5.1.2 零部件标准化(设计结构) | 第65-67页 |
5.1.2.1 标准形状的选出 | 第66页 |
5.1.2.2 数据的标准化 | 第66-67页 |
5.1.3 标准零部件库的建立 | 第67-70页 |
5.1.3.1 标准零件实物(展示)及实物库 | 第68-69页 |
5.1.3.2 标准零件3D 模型数据库 | 第69页 |
5.1.3.3 标准零件2D 图纸数据库 | 第69-70页 |
5.1.4 零部件管理及查询系统的改进 | 第70-72页 |
5.1.4.1 零件特性分类综合 | 第70-71页 |
5.1.4.2 标准零件特征卡片 | 第71页 |
5.1.4.3 改进后零部件查询系统 | 第71-72页 |
5.1.5 标准零部件的管理 | 第72页 |
5.2 车灯产品模块化应用 | 第72-76页 |
5.3 验证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效益分析 | 第78-83页 |
6.1 直接效益分析 | 第78-79页 |
6.1.1 零件采购成本计算 | 第78-79页 |
6.1.2 对零件报价的影响 | 第79页 |
6.1.3 对零件信息查询及数据收集的影响 | 第79页 |
6.2 间接效益分析 | 第79-82页 |
6.2.1 对提升产品整体质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6.2.2 对设计工时和产品设计周期的影响 | 第80-81页 |
6.2.3 间接费用的削减 | 第81-82页 |
6.2.4 为后道工序实现标准化奠定基础 | 第82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84页 |
7.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