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的途径及手段 | 第11-16页 |
1.1 通过审查批准逮捕进行监督 | 第11-13页 |
1.1.1 通过审查批准逮捕,发现是否有漏犯 | 第11-12页 |
1.1.2 通过审查批准逮捕,监督捕前强制措施的适用是否合法 | 第12页 |
1.1.3 通过审查批准逮捕,明确侦查的方向 | 第12-13页 |
1.1.4 通过对提请逮捕的审查,监督侦查活动有无违法行为 | 第13页 |
1.2 通过审查起诉进行监督 | 第13-14页 |
1.2.1 通过退回补充侦查的方式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 第13页 |
1.2.2 通过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的方式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 第13-14页 |
1.2.3 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的方式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 第14页 |
1.3 通过提前介入侦查活动方式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 第14页 |
1.4 通过受理控告、申诉的方式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2.1 侦查活动监督的手段存在局限性 | 第16页 |
2.2 侦查活动监督的程序不完善 | 第16-19页 |
2.2.1 对公安机关随意适用强制措施监督乏力 | 第16-17页 |
2.2.2 对于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滞后 | 第17-18页 |
2.2.3 知悉侦查监督线索的渠道闭塞 | 第18页 |
2.2.4 强制性措施的适用缺少程序性规制 | 第18-19页 |
2.3 侦查活动监督的效力缺乏力度 | 第19页 |
2.4 侦查监督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 第19-20页 |
2.4.1 侦查监督的范围没有涵盖所有侦查机关实施的强制措施 | 第19-20页 |
2.4.2 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无法与侦查活动同步 | 第20页 |
2.4.3 未将案件定性是否正确纳入审查范围 | 第20页 |
2.5 对自侦案件的监督不够规范 | 第20页 |
2.6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 第20-22页 |
2.6.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沉默权可言 | 第21页 |
2.6.2 律师介入案件不及时 | 第21页 |
2.6.3 律师在侦查阶段享有的诉讼权利有限 | 第21-22页 |
第3章 完善我国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制度的构想 | 第22-34页 |
3.1 在权力构架上强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权 | 第23-26页 |
3.1.1 赋予检察机关侦查工作启动和结束的决定权 | 第23页 |
3.1.2 扩大检察机关对侦查中强制性措施的审查决定权 | 第23-25页 |
3.1.3 通畅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发现渠道 | 第25-26页 |
3.2 强化监督措施以确保侦查活动监督的效力 | 第26-29页 |
3.2.1 赋予检察机关侦查权 | 第26-27页 |
3.2.2 明确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中的制裁权与处置权 | 第27页 |
3.2.3 建立健全公诉引导侦查的机制以确立检察权引导侦查权 | 第27-28页 |
3.2.4 扩大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并建立配套程序 | 第28-29页 |
3.3 扩大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的范围 | 第29-31页 |
3.3.1 监督侦查机关所实施的有关公民权益的所有行为 | 第29-30页 |
3.3.2 完善撤回提捕制度 | 第30页 |
3.3.3 加强对公安机关案件定性的监督 | 第30-31页 |
3.4 加强对自侦案件的监督力度 | 第31-32页 |
3.4.1 加强检察机关内部部门之间对办理自侦案件的横向监督 | 第31页 |
3.4.2 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侦查工作领导的纵向监督 | 第31-32页 |
3.4.3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 第32页 |
3.4.4 发挥审判机关的监督作用 | 第32页 |
3.5 加强犯罪嫌疑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 第32-34页 |
3.5.1 赋予犯罪嫌疑人以有限的沉默权 | 第32-33页 |
3.5.2 强化被追诉方的辩护权 | 第33页 |
3.5.3 赋予被追诉方以广泛的异议和救济权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