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的应用前景 | 第13页 |
1.1.2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1.3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工艺及控制特点 | 第14页 |
1.1.4 N80-1 油井管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1.5 N80-1 油井管工艺控制技术的需要探讨的问题 | 第15页 |
1.2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8页 |
2.1 油井管 | 第17-20页 |
2.1.1 油井管的分类及特点 | 第17页 |
2.1.2 油井管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19页 |
2.1.3 油井管品种及开发 | 第19-20页 |
2.1.4 油井管的市场需求 | 第20页 |
2.2 非调质钢油井管 | 第20-29页 |
2.2.1 非调质钢 | 第20-21页 |
2.2.2 N80-1 非调质油井管 | 第21-22页 |
2.2.3 N80-1 非调质井管用钢的成分设计 | 第22-23页 |
2.2.4 N80-1 非调质井管生产工艺 | 第23-25页 |
2.2.5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2.2.6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工艺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2.2.7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与板材的主要区别 | 第28-29页 |
2.3 控轧控冷技术 | 第29-31页 |
2.3.1 控轧控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第29-30页 |
2.3.2 控轧控冷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2.4 动态再结晶 | 第31-33页 |
2.5 变形抗力 | 第33-34页 |
2.6 非调质钢中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析出 | 第34-36页 |
2.6.1 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固溶度积 | 第34-35页 |
2.6.2 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的组成 | 第35页 |
2.6.3 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的作用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的基本参数 | 第38-48页 |
3.1 试验钢的相变点及 CCT 曲线 | 第38-39页 |
3.2 变形参数 | 第39-42页 |
3.2.1 变形温度 | 第39页 |
3.2.2 变形量和变形速率 | 第39-41页 |
3.2.3 拉-扭复合变形参数 | 第41-42页 |
3.3 冷却速度 | 第42-46页 |
3.4 本章小结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变形抗力的研究 | 第48-64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4.1.2 试验方法及参数 | 第48-49页 |
4.2 真应力-应变曲线 | 第49-51页 |
4.3 变形温度对变形应力的影响 | 第51-54页 |
4.4 变形速率对变形应力的影响 | 第54-57页 |
4.5 变形量对变形应力的影响 | 第57-59页 |
4.6 钢种对变形应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4.7 变形抗力数学关系式 | 第60-61页 |
4.8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的连轧和定径变形抗力 | 第61-6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连轧再结晶细化晶粒的研究 | 第64-80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64页 |
5.2 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64-65页 |
5.3 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 | 第65-66页 |
5.4 变形条件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 | 第66-69页 |
5.4.1 变形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2 变形速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3 变形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5.5 动态再结晶激活能 | 第69-72页 |
5.6 动态再结晶图 | 第72-74页 |
5.7 晶粒尺寸 | 第74-76页 |
5.8 微合金元素碳氮化物析出 | 第76-78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钢种、工艺参数对综合性能的影响的研究 | 第80-111页 |
6.1 试验方法 | 第80-84页 |
6.1.1 热模拟试验 | 第80-83页 |
6.1.2 性能测试试验 | 第83-84页 |
6.1.3 组织及透射电镜观察试验 | 第84页 |
6.2 真应力-应变曲线 | 第84-85页 |
6.3 拉伸性能 | 第85-92页 |
6.3.1 冷却速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6.3.2 温度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8-89页 |
6.3.3 变形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89-90页 |
6.3.4 工艺参数与拉伸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 第90-92页 |
6.4 冲击韧性 | 第92-94页 |
6.4.1 36Mn2V 和 40Mn2V 钢的冲击韧性 | 第92-93页 |
6.4.2 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93页 |
6.4.3 变形量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93-94页 |
6.4.4 温度对冲击韧性的影响 | 第94页 |
6.5 两个钢种性能的比较 | 第94-95页 |
6.6 组织观察 | 第95-102页 |
6.6.1 36Mn2V 和 40Mn2V 的组织 | 第95-96页 |
6.6.2 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96-98页 |
6.6.3 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98-99页 |
6.6.4 变形量对组织的影响 | 第99-102页 |
6.6.5 两个钢种组织的比较 | 第102页 |
6.7 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析出 | 第102-107页 |
6.7.1 理论计算 | 第102-103页 |
6.7.2 透射电镜观察及分析 | 第103-106页 |
6.7.3 析出物的析出过程分析 | 第106-107页 |
6.8 强韧化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07-109页 |
6.8.1 强韧化基本原理 | 第107-108页 |
6.8.2 强韧化的影响因素 | 第108-109页 |
6.8.3 强韧化控制要点 | 第109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N80-1 非调质无缝油井管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111-125页 |
7.1 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方法 | 第111页 |
7.2 N80-1 级油井管性能控制要求 | 第111-113页 |
7.2.1 性能控制要求 | 第111-112页 |
7.2.2 冲击韧性值转换曲线 | 第112-113页 |
7.3 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 | 第113-120页 |
7.3.1 连轧工艺控制 | 第113页 |
7.3.2 钢种选择 | 第113-115页 |
7.3.3 36Mn2V 钢定径温度控制 | 第115-118页 |
7.3.4 40Mn2V 钢定径温度控制 | 第118-120页 |
7.4 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7.5 工业实践应用 | 第121-124页 |
7.5.1 工艺控制技术应用前后的比较 | 第121-123页 |
7.5.2 实例分析 | 第123-12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6-137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