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项目决策和项目综合评估的理论依托 | 第19-27页 |
2.1 项目决策概述 | 第19-20页 |
2.1.1 项目决策遵循的原则 | 第19页 |
2.1.2 项目决策的基本程序 | 第19-20页 |
2.2 项目综合评估概述 | 第20-22页 |
2.2.1 综合评估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2 综合评估的内容 | 第21-22页 |
2.3 项目综合评估的方法 | 第22-27页 |
2.3.1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 第22-25页 |
2.3.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5-27页 |
3 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项目简介 | 第27-35页 |
3.1 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背景简介 | 第27-28页 |
3.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 第28-29页 |
3.3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1 市场可行性 | 第29页 |
3.3.2 师资可行性 | 第29-30页 |
3.3.3 资金可行性 | 第30页 |
3.3.4 校企合作基础可行性 | 第30页 |
3.4 项目建设的专家论证意见 | 第30-35页 |
4 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 第35-48页 |
4.1 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 | 第35页 |
4.2 项目建设的目标 | 第35-36页 |
4.2.1 项目建设总目标 | 第35页 |
4.2.2 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 | 第35-36页 |
4.3 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 第36-38页 |
4.3.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 第36-37页 |
4.3.2 教学内容及方法建设方案设计 | 第37页 |
4.3.3 核心课程与核心教材建设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4.4 师资建设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4.1 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师资建设方案设计 | 第38页 |
4.4.2 兼职教师师资建设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4.4.3 双师师资建设方案设计 | 第39页 |
4.5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 第39-48页 |
4.5.1 管理咨询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4.5.2 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 第40-48页 |
5 对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的综合评估 | 第48-55页 |
5.1 项目影响因子确定 | 第48页 |
5.2 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建设方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8-49页 |
5.2.1 社会效益指标建立 | 第48页 |
5.2.2 经济效益指标建立 | 第48-49页 |
5.2.3 教学能力指标建立 | 第49页 |
5.2.4 科研能力指标建立 | 第49页 |
5.3 对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 | 第49-51页 |
5.3.1 社会效益指标的量化 | 第49-50页 |
5.3.2 经济效益指标的量化 | 第50页 |
5.3.3 教学能力指标的量化 | 第50-51页 |
5.3.4 科研能力指标的量化 | 第51页 |
5.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 第51-53页 |
5.5 评估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6 成效与建议 | 第55-59页 |
6.1 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建设方案实施成效 | 第55-56页 |
6.1.1 重构课程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 第55页 |
6.1.2 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提升了教师的科教能力 | 第55-56页 |
6.1.3 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形成了高水平的实训基地 | 第56页 |
6.1.4 全面推进培养基地项目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第56页 |
6.2 对青岛啤酒营销人员培养基地后续建设的相关建议 | 第56-59页 |
6.2.1 制定课程体系动态修改机制 | 第57页 |
6.2.2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 第57页 |
6.2.3 全面推行案例教学并形成理论成果 | 第57页 |
6.2.4 加大校企的合作力度,建立顶岗实习生信息反馈机制 | 第57-5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