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概况 | 第9页 |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动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4 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11-13页 |
1.4.1 有限元法在道路结构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2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12页 |
1.4.3 Ansys 软件的优势特点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路面计算分析理论 | 第14-19页 |
2.1 水泥混过凝土路面概述 | 第14-15页 |
2.1.1 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缺点 | 第14-15页 |
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次 | 第15页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本构关系 | 第15-16页 |
2.3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 第16-19页 |
2.3.1 基本假设 | 第16-17页 |
2.3.2 弹性问题基本方程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动荷载在路面结构内的传递机理 | 第19-25页 |
3.1 车辆与路面板相互作用机理 | 第19页 |
3.2 动荷载产生原因 | 第19-20页 |
3.2.1 动载产生原因 | 第19-20页 |
3.2.2 行车荷载的特点 | 第20页 |
3.3 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3.4 Ansys 动力学分析类型 | 第21-22页 |
3.5 行车荷载模型 | 第22-25页 |
3.5.1 荷载假设 | 第22页 |
3.5.2 车载的简化 | 第22-23页 |
3.5.3 模拟移动载荷 | 第23-25页 |
第四章 Ansys 计算分析 | 第25-45页 |
4.1 概述 | 第25-27页 |
4.1.1 有限元单元的选取 | 第25-26页 |
4.1.2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26-27页 |
4.2 模态分析 | 第27-28页 |
4.2.1 模态分析概述 | 第27页 |
4.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4.3 水泥混凝土路面瞬态分析 | 第28-29页 |
4.3.1 瞬态动力分析简介 | 第28页 |
4.3.2 瞬态分析方法概述 | 第28-29页 |
4.4 路面结构瞬态响应分析 | 第29-33页 |
4.4.1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下的响应 | 第29页 |
4.4.2 不同纵截面对行车荷载的响应 | 第29-30页 |
4.4.3 面层节点动响应 | 第30-33页 |
4.5 面层参数的影响 | 第33-35页 |
4.5.1 面板厚度影响 | 第33-34页 |
4.5.2 行车速度的影响 | 第34页 |
4.5.3 面板模量 | 第34-35页 |
4.6 施加简谐力 | 第35-37页 |
4.7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 第37-43页 |
4.7.1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理论 | 第37-39页 |
4.7.2 Ansys 软件在 CPCR 计算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4.7.3 CRCP 路面动响应分析 | 第40-4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 第45-58页 |
5.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 | 第45页 |
5.2 Ansys 热分析 | 第45-47页 |
5.2.1 热传递方式 | 第45-46页 |
5.2.2 热分析理论 | 第46-47页 |
5.3 热分析模型 | 第47-49页 |
5.3.1 路面结构整体温度场分布 | 第47-48页 |
5.3.2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温度分布图 | 第48-49页 |
5.4 温度与应力耦合场分析 | 第49-52页 |
5.4.1 温度分析与结构分析概述 | 第49页 |
5.4.2 路面结构温度场分布 | 第49-50页 |
5.4.3 面板在耦合场中的内力分布 | 第50-51页 |
5.4.4 耦合场中面板内力几何分布 | 第51-52页 |
5.5 耦合场中动响应 | 第52-56页 |
5.5.1 移动荷载下路表动响应 | 第52-53页 |
5.5.2 面板与路基结构接触面响应 | 第53-55页 |
5.5.3 设置应力吸收层 | 第55-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