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15-16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1.4 主要试剂配液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4页 |
2.2.1 动物分组 | 第17-18页 |
2.2.2 鼠尾收缩压(SBP)的测量 | 第18页 |
2.2.3 标本取材 | 第18-19页 |
2.2.4 大鼠体重称量 | 第19页 |
2.2.5 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 | 第19-21页 |
2.2.6 尿肌酐、血肌酐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 第21页 |
2.2.7 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 第21-22页 |
2.2.8 RT-PCR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 | 第22-24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5-31页 |
3.1 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 第25页 |
3.2 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变化 | 第25-26页 |
3.3 实验过程中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清除率变化 | 第26-27页 |
3.4 寒冷、贝那普利、贝那普利联合寒冷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 | 第27-29页 |
3.4.1 病理图片 | 第27-28页 |
3.4.2 寒冷、贝那普利、贝那普利联合寒冷对大鼠肾脏病理评分的影响 | 第28-29页 |
3.5 寒冷、贝那普利、贝那普利联合寒冷对大鼠血浆和肾皮质AngⅡ的影响 | 第29页 |
3.6 寒冷、贝那普利、贝那普利联合寒冷对大鼠肾皮质ACE及ACE2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1-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5.1 结论 | 第36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综述 | 第42-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