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10-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7页 |
2.1 主要试剂与配制 | 第14-1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2.1.2 试剂配制 | 第14-15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15-16页 |
2.3 动物模型与实验方案 | 第16-17页 |
2.3.1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2.3.2 动物模型制作 | 第16页 |
2.3.3 实验方案 | 第16-17页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17页 |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17-26页 |
2.5.1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第17页 |
2.5.2 胃肠粘膜血流量 | 第17-18页 |
2.5.3 胃排空率和肠吸收总量 | 第18页 |
2.5.4 循环血浆容量 | 第18-19页 |
2.5.5 动脉血气 | 第19页 |
2.5.6 组织匀浆和匀浆液蛋白 | 第19页 |
2.5.7 肠黏膜组织 Na~(+-)K~(+-)ATP 酶活性 | 第19-21页 |
2.5.8 空肠组织含水率 | 第21页 |
2.5.9 空肠组织 NOS 活性 | 第21-22页 |
2.5.10 空肠组织 MDA 含量 | 第22-23页 |
2.5.11 空肠组织 XOD 活性 | 第23-24页 |
2.5.12 空肠组织 MPO 活性 | 第24-25页 |
2.5.13 血 DAO | 第25页 |
2.5.14 血 TNF-α | 第25-26页 |
2.5.15 肠黏膜通透性 | 第26页 |
2.5.16 组织病理观察 | 第26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7-43页 |
3.1 胃肠功能的变化 | 第27-28页 |
3.1.1 胃排空率 | 第27页 |
3.1.2 肠吸收总量(表 3.1) | 第27-28页 |
3.1.3 肠粘膜组织 Na+-K+-ATP 酶活性(表 3.2) | 第28页 |
3.2 胃肠组织灌流变化 | 第28-30页 |
3.2.1 胃黏膜血流量(表 3.3) | 第28-29页 |
3.2.2 肠黏膜血流量(IMBF) (表 3.4) | 第29-30页 |
3.3 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 | 第30-36页 |
3.3.1 平均动脉压(MAP) (表 3.5) | 第30-31页 |
3.3.2 心指数(CI) (表 3.6) | 第31-32页 |
3.3.3 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 (表 3.7) | 第32页 |
3.3.4 循环血浆容量(PV) (表 3.8) | 第32-33页 |
3.3.5 尿量(表 3.9) | 第33-34页 |
3.3.6 动脉血 pH 值、血乳酸、红细胞压积(表 3.10,3.11,3.12) | 第34-36页 |
3.4 氧自由基产物和炎症因子水平 | 第36-40页 |
3.4.1 空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 3.13) | 第36-37页 |
3.4.2 空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表 3.14) | 第37-38页 |
3.4.3 空肠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表 3.15) | 第38页 |
3.4.4 空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表 3.16) | 第38-39页 |
3.4.5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表 3.17) | 第39-40页 |
3.5 肠屏障功能变化 | 第40-42页 |
3.5.1 肠黏膜通透性(表 3.18) | 第40-41页 |
3.5.2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表 3.19) | 第41-42页 |
3.6 空肠组织含水率 | 第42-4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3-49页 |
4.1 比较 50%TBSAⅢ°烧伤休克犬早期胃内给予丙酮酸盐口服液与碳酸氢盐口服液的复苏疗效 | 第43-44页 |
4.1.1 烧伤休克早期口服液体复苏的意义 | 第43页 |
4.1.2 烧伤休克早期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评价 | 第43-44页 |
4.2 比较 50%TBSAⅢ°烧伤休克犬早期胃内给予丙酮酸盐口服液与碳酸氢盐口服液对胃排空、肠吸收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比较 50%TBSAⅢ°烧伤休克犬早期胃内给予丙酮酸盐口服液与碳酸氢盐口服液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4.3.1 正常肠道黏膜屏障 | 第45-46页 |
4.3.2 烧伤休克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3 丙酮酸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 第47-49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图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综述 | 第58-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