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空间交会对接 | 第16-19页 |
1.1.1 交会对接基本过程 | 第16-17页 |
1.1.2 国外交会对接任务概况 | 第17-19页 |
1.1.3 我国交会对接任务概况 | 第19页 |
1.2 交会轨迹规划问题及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2.1 交会轨迹规划问题 | 第19-21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3 待解决问题 | 第24-26页 |
1.3 交会任务编排问题及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3.1 交会任务编排问题 | 第26-27页 |
1.3.2 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3.3 待解决问题 | 第30-31页 |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31-34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4.2 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32-34页 |
第二章 交会任务规划的解析摄动分析 | 第34-61页 |
2.1 基本动力学模型 | 第34-37页 |
2.1.1 坐标系定义 | 第34-35页 |
2.1.2 二体摄动动力学方程 | 第35-36页 |
2.1.3 CW线性相对动力学方程 | 第36-37页 |
2.2 考虑J2摄动的相对动力学方程 | 第37-41页 |
2.2.1 二体轨道要素差分相对动力学方程 | 第38-39页 |
2.2.2 考虑J2摄动的轨道要素差分相对动力学方程 | 第39-41页 |
2.3 基于解析摄动的交会速度增量分析 | 第41-45页 |
2.4 基于解析摄动的交会约束条件关系分析 | 第45-60页 |
2.4.1 星地关系分析 | 第45-52页 |
2.4.2 星日关系分析 | 第52-60页 |
2.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基于领域知识的混合多目标交会任务规划方法 | 第61-82页 |
3.1 基于领域知识的交会任务规划问题建模框架 | 第61-70页 |
3.1.1 数学描述 | 第61-63页 |
3.1.2 设计变量选择 | 第63-65页 |
3.1.3 目标函数设计 | 第65-67页 |
3.1.4 约束条件处理 | 第67-70页 |
3.1.5 规划问题建模流程 | 第70页 |
3.2 基于领域知识的交会任务规划问题求解框架 | 第70-74页 |
3.2.1 求解难点分析 | 第70-72页 |
3.2.2 求解框架设计 | 第72-74页 |
3.3 优化算法及适应性改造 | 第74-81页 |
3.3.1 普通遗传算法 | 第74-78页 |
3.3.2 混合编码遗传算法 | 第78-80页 |
3.3.3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80-81页 |
3.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基于解析摄动的长时间摄动交会轨迹混合规划 | 第82-104页 |
4.1 长时间摄动交会任务及分析 | 第82-85页 |
4.1.1 目标调相任务 | 第82-83页 |
4.1.2 远距离导引任务 | 第83-84页 |
4.1.3 建模分析与求解分析 | 第84-85页 |
4.2 目标调相机动规划 | 第85-96页 |
4.2.1 规划问题模型 | 第85-86页 |
4.2.2 求解策略 | 第86-91页 |
4.2.3 算例分析 | 第91-96页 |
4.3 远距离导引机动规划 | 第96-103页 |
4.3.1 规划问题模型 | 第96页 |
4.3.2 求解策略 | 第96-98页 |
4.3.3 算例分析 | 第98-103页 |
4.4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基于解析摄动的多航天器交会任务混合多目标编排 | 第104-123页 |
5.1 多航天器交会问题及分析 | 第104-108页 |
5.1.1 多航天器交会服务任务 | 第104-105页 |
5.1.2 星座补给重构任务 | 第105-107页 |
5.1.3 建模分析与求解分析 | 第107-108页 |
5.2 多航天器交会服务编排 | 第108-114页 |
5.2.1 编排问题模型 | 第108-109页 |
5.2.2 分层-混合式求解策略 | 第109-110页 |
5.2.3 算例分析 | 第110-114页 |
5.3 星座补给重构编排 | 第114-121页 |
5.3.1 编排问题模型 | 第114页 |
5.3.2 分层-混合式求解策略 | 第114-115页 |
5.3.3 算例分析 | 第115-121页 |
5.4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多阶段交会任务混合多目标编排 | 第123-147页 |
6.1 多阶段交会问题及分析 | 第123-128页 |
6.1.1 多阶段交会任务过程 | 第123-124页 |
6.1.2 单交会阶段设计考虑因素 | 第124-126页 |
6.1.3 交会阶段交接点设计考虑因素 | 第126-127页 |
6.1.4 建模分析与求解分析 | 第127-128页 |
6.2 多阶段交会混合编排 | 第128-138页 |
6.2.1 编排问题模型 | 第128-129页 |
6.2.2 分层-混合式求解策略 | 第129-131页 |
6.2.3 算例分析 | 第131-138页 |
6.3 多阶段重交会编排 | 第138-145页 |
6.3.1 多阶段重交会过程 | 第138-139页 |
6.3.2 编排问题模型 | 第139-141页 |
6.3.3 求解策略 | 第141页 |
6.3.4 算例分析 | 第141-145页 |
6.4 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7-151页 |
7.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7-149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