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西方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简史 | 第19-29页 |
2.1 文艺复兴的高蹈理想 | 第19-20页 |
2.2 现代艺术市场的形成 | 第20-21页 |
2.3 战后的美国 | 第21-22页 |
2.4 安迪·沃霍尔 | 第22-24页 |
2.5 安迪·沃霍尔以后的艺术家 | 第24-26页 |
2.6 安迪·沃霍尔以后的学者和批评家 | 第26-27页 |
2.7 艺术家对待市场的态度的变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现代艺术市场的兴起 | 第29-49页 |
3.1 法国的艺术市场从沙龙体制到艺术家主导的多元展览体制的变迁 | 第30-38页 |
3.1.1 沙龙体制 | 第30-33页 |
3.1.2 1874年以后的多元展览体制 | 第33-38页 |
3.2 20世纪艺术市场的变迁 | 第38-49页 |
3.2.1 私人画廊个展以及先锋艺术投资的兴起 | 第38-39页 |
3.2.2 摄影术对先锋艺术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艺术观众的增加 | 第40-41页 |
3.2.4 艺术家成为名人(名流) | 第41-43页 |
3.2.5 当代艺术的市场/体制 | 第43-49页 |
第四章 20世纪艺术家应对现代艺术市场的策略 | 第49-66页 |
4.1 创新在现代艺术市场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的创新策略 | 第49-55页 |
4.1.1 关于创新的理论 | 第49-50页 |
4.1.2 创新的重要性 | 第50-52页 |
4.1.3 两种不同的艺术创新者——实验性的创新者和概念性的创新者 | 第52-55页 |
4.2 艺术场的产生和艺术自律性的建立 | 第55-59页 |
4.3 前卫艺术对艺术自律性的破坏以及艺术体制由艺术家主导向资本家主导的变迁 | 第59-66页 |
4.3.1 三类先锋艺术家 | 第59-60页 |
4.3.2 波普艺术颠覆艺术自律性的手段 | 第60-62页 |
4.3.3 艺术家成为企业家 | 第62-66页 |
第五章 西方现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66-120页 |
5.1 艺术家与品牌 | 第66-67页 |
5.2 代表性的现代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以前)如何经营个人品牌 | 第67-76页 |
5.2.1 卢梭 | 第67-68页 |
5.2.2 毕加索 | 第68-70页 |
5.2.3 达利 | 第70-71页 |
5.2.4 杜尚 | 第71-74页 |
5.2.5 博伊于斯 | 第74-76页 |
5.3 安迪·沃霍尔的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76-93页 |
5.3.1 安迪·沃霍尔对品牌的认识 | 第78-80页 |
5.3.2 个人品牌资产 | 第80-81页 |
5.3.3 “美貌”的建构 | 第81-82页 |
5.3.4 图像 | 第82-83页 |
5.3.5 包装 | 第83-84页 |
5.3.6 自我概念和个人形象的塑造 | 第84-86页 |
5.3.7 安迪·沃霍尔的访谈和沟通策略 | 第86-88页 |
5.3.8 安迪·沃霍尔对“名人文化”的利用 | 第88-91页 |
5.3.9 整合营销传播以及利用媒体 | 第91-93页 |
5.4 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的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93-98页 |
5.4.1 沟通 | 第94页 |
5.4.2 目标市场、定位和产品 | 第94-96页 |
5.4.3 利用媒体 | 第96-97页 |
5.4.4 个人品牌形象——人格与作品合一 | 第97-98页 |
5.5 达米安·赫斯特和YBA(年轻英国艺术家)的品牌经营策略 | 第98-109页 |
5.5.1 定位 | 第99-101页 |
5.5.2 把做生意变成艺术 | 第101-103页 |
5.5.3 达米安·赫斯特的艺术工厂 | 第103-104页 |
5.5.4 达米安·赫斯特的个人品牌形象 | 第104-105页 |
5.5.5 案例:《美在我头颅内永存2008年9月索斯比拍卖行的赫斯特作品专场拍卖会 | 第105-107页 |
5.5.6 翠西·艾敏的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107-109页 |
5.6 村上隆的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109-120页 |
5.6.1 目标市场——欧美社会的富豪 | 第110页 |
5.6.2 定位 | 第110-111页 |
5.6.3 产品 | 第111-114页 |
5.6.4 宣言和传播 | 第114-116页 |
5.6.5 艺术工厂 | 第116-117页 |
5.6.6 共同品牌 | 第117-118页 |
5.6.7 可以复制的成功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总结 | 第120-133页 |
6.1 艺术家个人品牌的定义和特点 | 第120页 |
6.2 具有共性的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 | 第120-133页 |
6.2.1 确立个人品牌核心价值——独特定位 | 第120-122页 |
6.2.2 艺术消费受众——艺术的主要客户是富豪 | 第122-123页 |
6.2.3 原创性策略——了解艺术界的规则,通过作品创造艺术史脉络 | 第123-126页 |
6.2.4 艺术品定价的独特性和当代艺术的定价规则 | 第126-127页 |
6.2.5 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艺术工厂的分工制度来达成 | 第127-128页 |
6.2.6 达成沟通 | 第128-129页 |
6.2.7 事件营销 | 第129-131页 |
6.2.8 建构个人品牌形象 | 第131-132页 |
6.2.9 建立共同品牌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商才禅心——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的启示 | 第133-135页 |
7.2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41-142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