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插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2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创新点 | 第24-25页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31页 |
1.5.1 媒介沉迷 | 第25-29页 |
1.5.2 “迷”与“迷群” | 第29-31页 |
第2章 媒介沉迷的表现类型及变迁轨迹 | 第31-38页 |
2.1 媒介沉迷的表现类型 | 第31-34页 |
2.1.1 媒介工具沉迷 | 第31-33页 |
2.1.2 媒介文本沉迷 | 第33-34页 |
2.2 媒介沉迷的变迁轨迹 | 第34-38页 |
2.2.1 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沉迷 | 第35-36页 |
2.2.2 单向性媒介到互动媒介沉迷 | 第36页 |
2.2.3 单一媒介到多媒介融合沉迷 | 第36-38页 |
第3章 媒介沉迷成因分析 | 第38-65页 |
3.1 媒介沉迷形成的内部原因 | 第38-47页 |
3.1.1 本能心理及特殊人格特征与媒介功能的契合 | 第39-41页 |
3.1.2 媒介沉浸的“高峰体验”刺激沉迷行为的反复强化 | 第41-43页 |
3.1.3 媒介迷需求满足与情感补偿导致对媒介的过度使用 | 第43-46页 |
3.1.4 自我认同需要的过度强化导致媒介文本沉迷 | 第46-47页 |
3.2 媒介沉迷形成的外部原因 | 第47-59页 |
3.2.1 消费文化的蔓延刺激大众景观消费的欲望 | 第48-49页 |
3.2.2 媒介拟态环境与网络空间弱化大众现实感知 | 第49-51页 |
3.2.3 媒介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滋生媒介崇拜 | 第51-54页 |
3.2.4 媒介功能内容的多重沉迷引发的叠加效应 | 第54-55页 |
3.2.5 媒介组织的市场化运营导致“迷”的增生 | 第55-57页 |
3.2.6 社会诸多因素下沉迷行为的多级共振 | 第57-59页 |
3.3 媒介沉迷形成的行为强化机制与内外因关联模型 | 第59-65页 |
3.3.1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二极强化机制 | 第59-62页 |
3.3.2 媒介沉迷行为形成的内外因关联模型 | 第62-65页 |
第4章 媒介沉迷的影响 | 第65-74页 |
4.1 媒介沉迷之“沉浸”状态下的正面影响 | 第65-69页 |
4.1.1 压力释放与“沉浸”体验 | 第66-67页 |
4.1.2 需求满足与自我认同 | 第67-68页 |
4.1.3 “迷群”的社会创造力 | 第68-69页 |
4.2 媒介沉迷之“狂迷”状态下的负面影响 | 第69-74页 |
4.2.1 媒介迷生理机能的日益弱化 | 第70-72页 |
4.2.2 媒介迷价值观念的逐步异化 | 第72-73页 |
4.2.3 集群心理导致的行为失范 | 第73-74页 |
第5章 媒介沉迷的引导 | 第74-83页 |
5.1 媒介受众的自我引导 | 第74-76页 |
5.1.1 正确看待媒介沉迷并适当鼓励媒介沉浸 | 第74-75页 |
5.1.2 加强对媒介使用时间的合理控制 | 第75页 |
5.1.3 “迷群”意见领袖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 第75-76页 |
5.2 媒体的组织引导 | 第76-78页 |
5.2.1 适度推行“迷营销”引导迷群发展 | 第76-77页 |
5.2.2 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迷群” | 第77页 |
5.2.3 媒介文本角色规范实现媒介“狂迷”到“沉浸”的反转 | 第77-78页 |
5.3 其他社会主体的环境引导 | 第78-83页 |
5.3.1 健全法律规制规范媒介行为 | 第78-79页 |
5.3.2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确立思想道德导向 | 第79-81页 |
5.3.3 提升技术限制力度构筑信息把关 | 第81-82页 |
5.3.4 整合各级主体发挥多级引导力量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92页 |
附录 B 媒介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92-94页 |
附录 C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第94-97页 |
附录 D 受访者基本资料 | 第97-99页 |
附录 E 访谈问题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