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发展思路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基础 | 第15-18页 |
2.1.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概念 | 第15页 |
2.1.2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2.2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权利制约理论 | 第18-19页 |
2.2.2 人性假设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 第20-26页 |
3.1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20页 |
3.2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对比 | 第20-22页 |
3.2.1 审计目标、内容和方式对比 | 第21页 |
3.2.2 审计依据和处理方式的对比 | 第21-22页 |
3.2.3 审计环境与地位角度的对比 | 第22页 |
3.3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 第22-24页 |
3.4 引入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 第24-26页 |
3.4.1 国家经济形势是跟踪审计发展的动力 | 第24-25页 |
3.4.2 建设领域现状催生跟踪审计 | 第25页 |
3.4.3 国家审计的发展需要跟踪审计的深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26-32页 |
4.1 跟踪审计法律依据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4.1.1 跟踪审计缺少法律保障 | 第26-27页 |
4.1.2 跟踪审计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 第27页 |
4.2 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 第27-29页 |
4.2.1 审计力量不足制约跟踪审计的全面开展 | 第27-28页 |
4.2.2 审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跟踪审计要求 | 第28-29页 |
4.3 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制约,审计风险加大 | 第29-32页 |
4.3.1 行政型审计体制对审计独立性的制约 | 第29-30页 |
4.3.2 聘请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费用无合理列支渠道 | 第30页 |
4.3.3 审计监督权与建设项目管理权的界限模糊 | 第30-31页 |
4.3.4 对社会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难度加大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风险与应对办法 | 第32-44页 |
5.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风险 | 第32-34页 |
5.1.1 审计风险的内容 | 第32-33页 |
5.1.2 审计风险的种类 | 第33-34页 |
5.2 审计风险评价 | 第34-41页 |
5.2.1 模型建立的基础 | 第35-38页 |
5.2.2 建立量化模型 | 第38-39页 |
5.2.3 模型的评价 | 第39-41页 |
5.2.4 模型的优缺点 | 第41页 |
5.3 应对审计风险的办法 | 第41-44页 |
5.3.1 完善审计制度 | 第41页 |
5.3.2 拓展审计方法 | 第41-42页 |
5.3.3 塑造审计环境 | 第42页 |
5.3.4 强化审计队伍 | 第42-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