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8页 |
1.1 甲醛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光谱分析法 | 第12-13页 |
1.1.2 色谱分析法 | 第13页 |
1.1.3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3-14页 |
1.1.4 联用技术 | 第14页 |
1.2 汞(Ⅱ)、铬(Ⅵ)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分光光度法 | 第15页 |
1.2.2 荧光法 | 第15-16页 |
1.2.3 原子吸收法 | 第16页 |
1.2.4 原子发射法 | 第16-17页 |
1.2.5 色谱法 | 第17页 |
1.2.6 其他检测方法 | 第17页 |
1.3 卡托普利检测方法的进展 | 第17-19页 |
1.3.1 光度分析法 | 第17-18页 |
1.3.2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8页 |
1.3.3 色谱法 | 第18页 |
1.3.4 流动注射分析法 | 第18-19页 |
1.3.5 联用技术 | 第19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二章 连续注流检测管测定食品中的微量甲醛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2 检测管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甲醛的检测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测定原理 | 第29-30页 |
2.3.2 检测管的制备条件 | 第30-32页 |
2.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检测管的稳定性 | 第33页 |
2.3.5 作曲线、检出限和精密度 | 第33-34页 |
2.3.6 干扰实验 | 第34页 |
2.3.7 样品分析 | 第34-35页 |
2.4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汞(Ⅱ)快速检测膜的研制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3.2.2 检测膜的制备 | 第39页 |
3.2.3 汞(Ⅱ)的检测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0页 |
3.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0-41页 |
3.3.3 检测膜的制备条件 | 第41-42页 |
3.3.4 显色浸没时间的选择 | 第42-43页 |
3.3.5 溶液pH的影响 | 第43页 |
3.3.6 检测膜的稳定性 | 第43-44页 |
3.3.7 工作曲线、检出限和灵敏度 | 第44页 |
3.3.8 干扰实验 | 第44-45页 |
3.3.9 样品的测定 | 第45页 |
3.4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试纸法快速检测铬(Ⅵ) | 第48-57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试剂及仪器 | 第48-49页 |
4.2.2 试纸的制备 | 第49页 |
4.2.3 铬(Ⅵ)的检测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4.3.1 测定原理 | 第49-50页 |
4.3.2 试纸的制备条件 | 第50-51页 |
4.3.3 pH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显色时间的选择 | 第52页 |
4.3.5 显色剂和反应产物在滤纸基体上的牢固性测试 | 第52-53页 |
4.3.6 试纸稳定性的检测 | 第53页 |
4.3.7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53-54页 |
4.3.8 干扰实验 | 第54页 |
4.3.9 样品的测定 | 第54页 |
4.4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基于未修饰银纳米粒子光度法测定卡托普利 | 第57-66页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8页 |
5.2.1 试剂和仪器 | 第58页 |
5.2.2 AgNPs的制备 | 第58页 |
5.2.3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5.3.1 测定方法原理 | 第58-60页 |
5.3.2 AgNPs的吸收光谱 | 第60页 |
5.3.3 分析条件的选择 | 第60-61页 |
5.3.4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第61-62页 |
5.3.5 扰物质的影响 | 第62页 |
5.3.6 样品测定 | 第62-63页 |
5.4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