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和价值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4页
  1.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论述第10-12页
  2.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论述第12-14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产生的理论渊源第14-24页
 (一)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相关理论第14-16页
  1. 霍布斯的“契约正义论”第14-15页
  2. 洛克的“权利分立正义论”第15页
  3.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第15-16页
 (二) 18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相关理论第16-18页
  1. 康德的“道德法则论”第16-17页
  2. 费希特的“自由论”第17页
  3. 黑格尔的“自由精神论”第17-18页
 (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相关理论第18-20页
  1. 圣西门的“按劳分配思想”第18-19页
  2. 傅立叶的“按比例分配原则”第19页
  3. 欧文的“按需分配原则”第19-20页
 (四) 同时代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相关理论第20-24页
  1. 蒲鲁东的“永恒公平论”第20-21页
  2. 杜林的“道德公理论”第21页
  3. 拉萨尔的“公平分配观”第21-24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生成第24-32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萌芽第24-28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对平等思想的初步探析第24-26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对平等本质的探讨第26-28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形成第28-29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发展第29-32页
  1. 平等的实现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第30-31页
  2. 平等的实现以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第31-32页
三、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内涵第32-49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核心内容第32-37页
  1. 平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第32-35页
  2. 平等反映了一定所有制结构的经济关系第35-37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体现第37-41页
  1. 教育平等第37-39页
  2. 分配平等第39-41页
  3. 民族平等第41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特征第41-49页
  1. 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第41-42页
  2. 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第42-44页
  3. 以批判和超越资本主义平等观为手段第44-46页
  4. 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为目标第46-49页
四、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第49-55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第49-50页
 (二)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第50-52页
 (三)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第52-53页
 (四) 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附录第57-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公平思想研究
下一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和谐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