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1.1.1 FACTS 技术的诞生及其面临的问题 | 第12-15页 |
1.1.2 FACTS 装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系统潮流分布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1 FACTS 装置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2 FACTS 装置协调控制改善系统潮流分布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FACTS 装置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FACTS 技术改善系统潮流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FACTS 稳态模型及其线性化功率方程 | 第21-25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 第22-23页 |
2.3 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器(TCSC)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内点法的多 FACTS 装置协调潮流控制 | 第25-36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多 FACTS 装置的潮流控制模型 | 第25-28页 |
3.2.1 目标函数 | 第26页 |
3.2.2 约束条件 | 第26-27页 |
3.2.3 灵敏度系数的计算 | 第27-28页 |
3.3 内点算法 | 第28页 |
3.4 计算步骤 | 第28-30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0-35页 |
3.5.1 TCSC+TCSC 控制线路的有功潮流 | 第30-33页 |
3.5.2 SVC(控制节点电压)+TCSC(控制支路电流)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电力市场下含多 FACTS 装置的最优潮流 | 第36-50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含多 FACTS 装置的 OPF 模型 | 第37-39页 |
4.3 FACTS 装置控制目标约束和暂态稳定约束的(TSC)的处理 | 第39-41页 |
4.3.1 FACTS 控制目标约束 | 第39-40页 |
4.3.2 暂态稳定约束 | 第40-41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1-48页 |
4.4.1 不含暂态稳定约束 | 第41-44页 |
4.4.2 含暂态稳定约束 | 第44-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A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附录 B 可控串补(TCSC)对应的 Jacobian 项 | 第60-61页 |
附录 C 相关算例的详细参数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