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眼科抗菌药物加替沙星和利福平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 人角膜上皮的结构和功能第11-12页
        1.1 人角膜上皮的结构第11-12页
        1.2 人角膜上皮的生理功能第12页
    2 细菌性角膜炎的研究概述第12-17页
        2.1 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第13页
        2.2 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第13-16页
        2.3 加替沙星和利福平的毒性作用第16-17页
    3 细胞凋亡的研究概论第17-22页
        3.1 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第17-18页
        3.2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第18-20页
            3.2.1 细胞外信号第18页
            3.2.2 细胞内信号第18-20页
        3.3 细胞凋亡的检测手段第20-22页
            3.3.1 形态观察第20页
            3.3.2 超微结构检测第20页
            3.3.3 质膜通透性检测第20-21页
            3.3.4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1页
            3.3.5 流式细胞术第21-22页
    4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加替沙星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第23-42页
    1 实验材料与用品第23-25页
        1.1 实验材料第23页
        1.2 实验药品第23-24页
        1.3 实验仪器第24页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第24-25页
    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1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检测第25-26页
        2.2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荧光双染色第26页
        2.3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6-27页
        2.4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第27页
        2.5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时相的检测第27页
        2.6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27-28页
    3 实验结果第28-38页
        3.1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第28-30页
        3.2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第30-33页
        3.3 不同浓度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第33页
        3.4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第33-34页
        3.5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时相的检测第34-36页
        3.6 加替沙星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1页
    5 结论第41-42页
第三章 利福平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研究第42-57页
    1 实验用品与材料第42-43页
        1.1 实验材料第42页
        1.2 实验仪器第42页
        1.3 实验药品第42页
        1.4 几种主要溶液的配方第42-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2.1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检测第43页
        2.2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荧光双染色第43页
        2.3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3-44页
        2.4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第44页
        2.5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时相的检测第44页
        2.6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54页
        3.1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的形态观察第44-47页
        3.2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质膜通透性检测第47-49页
        3.3 不同浓度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 DNA 断片化检测第49-50页
        3.4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第50-51页
        3.5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时相的检测第51-52页
        3.6 利福平处理人角膜上皮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5 结论第56-57页
全文总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玻璃和壳聚糖改性的多孔活性骨水泥实验研究
下一篇:纯钛表面纳米掺镁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构建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