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几类高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第10-11页
        1.1.1 非线性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1.1.2 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的研究第11页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1-14页
第二章 预备知识第14-26页
    2.1 记号与约定第14页
    2.2 稳定性概念和相关定理第14-17页
        2.2.1 确定稳定性第14-16页
        2.2.2 随机稳定性第16-17页
    2.3 增加幂次积分法第17-20页
    2.4 齐次占优法第20-21页
    2.5 一些相关引理第21-26页
第三章 具有高低阶次非线性项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渐近输出反馈镇定第26-50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系统 (3.1)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27-35页
        3.2.1 研究动机第27-29页
        3.2.2 状态变换第29页
        3.2.3 系统 (3.10)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29-31页
        3.2.4 系统 (3.1)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第31-35页
    3.3 稳定性分析第35-36页
    3.4 仿真例子第36-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页
    3.6 命题 3.1-3.7 的证明第37-50页
第四章 具有多时变时滞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全局状态反馈渐近镇定第50-68页
    4.1 引言第50-52页
    4.2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第52-62页
        4.2.1 问题描述第52-53页
        4.2.2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第53-62页
    4.3 稳定性分析第62-63页
    4.4 仿真例子第63-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高阶非线性下三角系统的有限时间状态反馈镇定第68-80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第69-76页
        5.2.1 问题描述第69-70页
        5.2.2 控制器设计过程第70-76页
    5.3 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第76-77页
    5.4 仿真例子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高阶非线性前馈系统的有限时间输出反馈镇定第80-96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问题描述和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81-87页
        6.2.1 问题描述第81-82页
        6.2.2 状态变换第82页
        6.2.3 系统 (6.5)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第82-84页
        6.2.4 系统 (6.1)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第84-87页
    6.3 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第87页
    6.4 仿真例子第87-88页
    6.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6.6 命题 6.1-6.8 的证明第89-96页
第七章 随机高阶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镇定问题第96-108页
    7.1 引言第96-97页
    7.2 有限时间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器设计第97-102页
        7.2.1 问题描述第97-98页
        7.2.2 系统 (7.1) 的有限时间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第98-101页
        7.2.3 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第101-102页
    7.3 仿真例子第102-104页
    7.4 本章小结第104页
    7.5 命题 7.1-7.3 的证明第104-108页
第八章 随机高阶非线性前馈系统的有限时间状态反馈镇定第108-118页
    8.1 引言第108-109页
    8.2 问题描述第109页
    8.3 有限时间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和分析第109-114页
    8.4 仿真例子第114-116页
    8.5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九章 随机高阶非线性前馈系统的有限输出反馈镇定问题第118-128页
    9.1 引言第118页
    9.2 有限时间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第118-123页
        9.2.1 问题描述第118-119页
        9.2.2 系统 (9.1) 的输出反馈控制器第119-123页
    9.3 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第123页
    9.4 仿真例子第123-124页
    9.5 本章小结第124页
    9.6 命题 9.1-命题 9.8 的证明第124-128页
第十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28-130页
    10.1 全文工作总结第128-129页
    10.2 未来工作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补肾活血方治疗骨转移癌痛临床疗效及镇痛机制研究
下一篇:TAT-ODD-p53靶向乏氧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