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粘土中桩基抗拔承载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抗拔桩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抗拔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11页 |
1.2.2 抗拔桩的变形破坏模式 | 第11-13页 |
1.2.3 抗拔桩承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17-31页 |
2.1 规范法 | 第17-19页 |
2.1.1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 第17-18页 |
2.1.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 第18页 |
2.1.3 API规范 | 第18-19页 |
2.2 半经验法 | 第19-23页 |
2.2.1 标准模型 | 第20页 |
2.2.2 Meyerhof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2.3 Das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2.2.4 倒圆锥台模型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3 极限平衡法 | 第23-27页 |
2.3.1 Chattopadhyay理论 | 第23-25页 |
2.3.2 Shanker理论 | 第25页 |
2.3.3 Kotter方程求解模型 | 第25-26页 |
2.3.4 水平条分法 | 第26-27页 |
2.4 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 | 第27-29页 |
2.4.1 工程概述 | 第27-28页 |
2.4.2 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单桩静载模型试验和吸附力模型试验 | 第31-53页 |
3.1 单桩静载模型试验 | 第31-35页 |
3.1.1 试验概况 | 第31-32页 |
3.1.2 试验装置 | 第32-35页 |
3.2 测量和加载系统 | 第35-39页 |
3.2.1 测量系统 | 第35-37页 |
3.2.2 动力设备 | 第37-38页 |
3.2.3 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3.3 试验结果整理和分析 | 第39-42页 |
3.3.1 上拔荷载与位移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3.3.2 桩身轴力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3.3.3 桩侧摩阻力对比分析 | 第42页 |
3.4 单桩吸附力模型试验 | 第42-51页 |
3.4.1 模型试验概况 | 第42-44页 |
3.4.2 模型试验装置 | 第44-47页 |
3.4.3 试验步骤 | 第47-49页 |
3.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单桩抗拔承载特性数值模拟 | 第53-73页 |
4.1 ABAQUS软件简介 | 第53-56页 |
4.1.1 ABAQUS软件特点 | 第53-54页 |
4.1.2 ABAQUS中的孔压计算 | 第54-56页 |
4.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6-62页 |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6-60页 |
4.2.2 与模型试验的对比 | 第60-62页 |
4.3 单桩抗拔承载特性分析 | 第62-71页 |
4.3.1 抗拔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5-69页 |
4.3.2 负孔压的影响因素 | 第69-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