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泥页岩储层岩相识别与建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0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内容第9-10页
第2章 岩石物理模型第10-23页
    2.1 各向同性理论模型第10-19页
        2.1.1 Hashin-Shtrikman界限第10-12页
        2.1.2 Voigt和Reuss界限第12-14页
        2.1.3 等效模量Kuster-Toks?z公式第14-16页
        2.1.4 等效模量的自相容近似第16-17页
        2.1.5 微分等效模型第17-19页
    2.2 各向异性理论模型第19-21页
        2.2.1 各向异性SCA模型第19-20页
        2.2.2 各向异性DEM模型第20-21页
    2.3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岩石物理模型第21-23页
        2.3.1 Gassman的流体替换关系式第21页
        2.3.2 Biot理论第21-22页
        2.3.3 各项异性岩石的流体替换第22-23页
第3章 岩相解释流程理论第23-28页
    3.1 最优化测井解释技术第23-24页
    3.2 BP神经网络第24-25页
    3.3 储层建模方法第25-28页
        3.3.1 克里金插值第25-26页
        3.3.2 序贯模拟第26-28页
第4章 泥页岩岩石物理建模研究第28-45页
    4.1 各向异性的表示第28-31页
    4.2 包裹体理论在页岩岩石物理建模中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35页
    4.3 泥页岩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研究第35-40页
    4.4 岩石物理评价第40-45页
第5章 岩相解释研究与实例应用第45-60页
    5.1 研究地区地质背景第46页
    5.2 泥页岩及泥页岩储层基本性质第46-48页
    5.3 多矿物计算第48-50页
    5.4 岩相识别第50-55页
        5.4.1 岩相划分第51-54页
        5.4.2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相识别第54-55页
    5.5 地质三维建模第55-60页
第6章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力压裂监测中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下一篇:辽河油田化学驱采出液破乳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