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 真核生物乙酰化修饰 | 第13-16页 |
1.2 原核生物乙酰化修饰 | 第16-18页 |
2 Lrp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2.1 Lrp的结构 | 第18-20页 |
2.2 Lrp的功能 | 第20-21页 |
2.3 生长条件对Lrp表达的影响 | 第21-22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3.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3.2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 | 第23-3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23-24页 |
1.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24页 |
1.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24-25页 |
1.4 试剂及缓冲溶液 | 第25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1 定点突变 | 第26页 |
2.2 S. enterica 14028s基因组的提取 | 第26-27页 |
2.3 S. enterica 14028s基因组的部分酶切 | 第27页 |
2.4 基因组酶切产物回收 | 第27页 |
2.5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27-28页 |
2.6 载体酶切及脱磷 | 第28页 |
2.7 酶连 | 第28页 |
2.8 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8页 |
2.9 酶连效率检测 | 第2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3.1 载体改造 | 第28-29页 |
3.2 S. enterica 14028s基因组DNA抽提及部分酶切产物回收 | 第29页 |
3.3 载体质粒提取及酶切 | 第29-30页 |
3.4 基因组DNA文库阳性克隆的计算及酶连效率检测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细菌双杂交筛选与Pat或CobB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33-3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1.1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34页 |
1.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34-35页 |
1.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35页 |
1.4 试剂及缓冲溶液 | 第35页 |
1.5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1 BTH101报告菌株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36页 |
2.2 质粒共转化 | 第36页 |
2.3 阳性克隆筛选 | 第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38页 |
3.1 阳性克隆筛选 | 第36-37页 |
3.2 阳性克隆测序比对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CobB/Pat/AcP对NrdF、RhaR、1074、FliT、Lrp的乙酰化修饰调控 | 第39-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1.1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39-40页 |
1.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40页 |
1.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40页 |
1.4 试剂及缓冲溶液 | 第40-41页 |
1.5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1-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2.1 构建pET22b-nrdF、pET22b-rhaR、pET22b-1074、pET22b-fliT和pET22b-lrp表达载体 | 第42页 |
2.2 诱导表达纯化NrdF、RhaR、1074、FliT和Lrp | 第42-43页 |
2.3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43-44页 |
2.4 CobB体外去乙酰化实验 | 第44页 |
2.5 Pat体外乙酰化实验 | 第44-45页 |
2.6 乙酰磷酸体外处理实验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3.1 过表达状态Lrp、NrdF、1074、RhaR和FliT蛋白的获得 | 第45-46页 |
3.2 Lrp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能在体外被Pat、AcP修饰,不能被CobB去乙酰化修饰 | 第46-47页 |
3.3 NrdF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能在体外被Pat、AcP修饰,不能被CobB去乙酰化修饰 | 第47页 |
3.4 1074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能在体外被Pat、AcP乙酰化修饰,被CobB去乙酰化修饰 | 第47-48页 |
3.5 RhaR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不能在体外被Pat、AcP乙酰化修饰,能被CobB去乙酰化修饰 | 第48-49页 |
3.6 FliT蛋白不存在乙酰化修饰,不能在体外被Pat、AcP乙酰化修饰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五章 乙酰化修饰对Lrp功能的调控 | 第53-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3-56页 |
1.1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53-55页 |
1.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55页 |
1.3 工具酶和试剂盒 | 第55页 |
1.4 试剂及缓冲溶液 | 第55-56页 |
1.5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6-62页 |
2.1 定点突变 | 第56页 |
2.2 蛋白纯化 | 第56页 |
2.3 凝胶迁移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 第56-57页 |
2.4 构建pCDSSara-lrp质粒 | 第57页 |
2.5 S. enterica 14028s △lrp菌株的构建 | 第57-59页 |
2.6 14028s△lrp::pCDSSara-lrp、14028s△lrp::pCDSSara-lrp(K36Q)、14028s△lrp::pCDSSara-lrp(K36R)和14028s△lrp::pCDSSara-lrp(K36A)菌株的构建 | 第59页 |
2.7 RNA抽提 | 第59-60页 |
2.8 逆转录 | 第60-61页 |
2.9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第61-6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2-67页 |
3.1 Lrp (K25Q)、Lrp(K36Q)和Lrp(K36R)蛋白的纯化 | 第62-63页 |
3.2 Lrp(K25Q)、Lrp(K36Q)、Lrp(K36R)与fimZ启动子的结合能力 | 第63-64页 |
3.3 Lrp的K36在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中高度保守 | 第64-65页 |
3.4 Pat和AcP能在体外乙酰化修饰K36 | 第65-66页 |
3.5 S. enterica 14028s △lrp菌株构建 | 第66页 |
3.6 目的基因转录水平表达分析 | 第66-67页 |
4 讨论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