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4-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引言 | 第10-22页 |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 1.2.1 森林风害 | 第11-17页 |
| 1.2.1.1 危害类型 | 第12-14页 |
| 1.2.1.2 影响树木死亡的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4-17页 |
| 1.2.1.2.1 非生物因素 | 第14-15页 |
| 1.2.1.2.2 生物因素 | 第15-16页 |
| 1.2.1.2.3 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 1.2.2 杨树防护林 | 第17-20页 |
| 1.2.2.1 概述 | 第17-18页 |
| 1.2.2.2 杨树河道防护林 | 第18-20页 |
| 1.3 本研究的内容 | 第20-21页 |
| 附: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 2.1.2 地形地貌 | 第23页 |
| 2.1.3 气候 | 第23页 |
| 2.1.4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 2.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2.2.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2.2.2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23-24页 |
| 2.2.3 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 2.2.3.1 形态指标测定 | 第24-25页 |
| 2.2.3.2 生物量测定 | 第25页 |
| 2.4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 3.1 杨树防护林林木径级分布及倒伏个体株数分布 | 第26-27页 |
| 3.2 风倒木形态特征 | 第27-36页 |
| 3.2.1 地上部分 | 第27-31页 |
| 3.2.1.1 树高与胸径 | 第27页 |
| 3.2.1.2 树冠特征 | 第27-29页 |
| 3.2.1.3 一级分枝特征 | 第29-31页 |
| 3.2.2 地下部分 | 第31-33页 |
| 3.2.2.1 根系分布 | 第31-32页 |
| 3.2.2.2 一级根特征 | 第32-33页 |
| 3.2.3 生物量分配 | 第33-36页 |
| 3.3 主要指标之间相关分析 | 第36页 |
| 4 讨论 | 第36-38页 |
| 4.1 杨树形态特征 | 第37-38页 |
| 4.2 风倒成因分析 | 第38页 |
| 5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