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1.2.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测算 | 第18-20页 |
1.2.2 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1.2.3 城乡居民选择缴费档次行为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4 文献综述的述评 | 第22页 |
1.3 研究内容和特色与创新点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3.3 特色与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5-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第28页 |
2.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 第28-29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2.1 城乡统筹理论 | 第29-30页 |
2.2.2 理性选择理论 | 第30-31页 |
2.2.3 场域理论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缴费档次划分研究 | 第33-44页 |
3.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33-36页 |
3.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 第33-34页 |
3.1.2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 第34-35页 |
3.1.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 | 第35-36页 |
3.2 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现状 | 第36-38页 |
3.3 缴费档次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关系 | 第38-39页 |
3.4 缴费档次划分研究 | 第39-43页 |
3.4.1 动态比例缴费档次划分 | 第39-42页 |
3.4.2 固定缴费档次划分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居民选择缴费档次调查问卷的描述性分析 | 第44-62页 |
4.1 调研地选取与问卷设计 | 第44-47页 |
4.1.1 调研地的选取 | 第44-45页 |
4.1.2 居民选择缴费档次影响因素的问卷设计 | 第45-47页 |
4.2 问卷样本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4.3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8-51页 |
4.3.1 信度的检验 | 第48-50页 |
4.3.2 效度的检验 | 第50-51页 |
4.4 影响居民选择缴费档次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 第51-60页 |
4.4.1 个人及家庭特征 | 第51-53页 |
4.4.2 养老观念 | 第53-56页 |
4.4.3 政策认知 | 第56-57页 |
4.4.4 缴费档次选择及缴费倾向 | 第57-59页 |
4.4.5 对政策实施的满意度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居民选择缴费档次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 第62-89页 |
5.1 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 第62-65页 |
5.1.1 二元Logistic回归 | 第62-63页 |
5.1.2 多元Logistic回归 | 第63页 |
5.1.3 变量的赋值 | 第63-65页 |
5.2 各影响因素与缴费档次的量化分析 | 第65-78页 |
5.2.1 个人及家庭特征对缴费水平的影响 | 第65-71页 |
5.2.2 养老观念对缴费水平的影响 | 第71-74页 |
5.2.3 政策认知对缴费水平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4 政策满意度对缴费水平的影响 | 第75-78页 |
5.3 缴费档次选择的计量模型分析 | 第78-86页 |
5.3.1 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 | 第79-80页 |
5.3.2 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选择不同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 | 第80-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六章 缴费档次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影响的测算——以合肥市为例 | 第89-107页 |
6.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测算 | 第89-95页 |
6.1.1 以目标替代率测算制度供给水平 | 第89-90页 |
6.1.2 精算模型的构建 | 第90-92页 |
6.1.3 制度供给水平的测算结果 | 第92-94页 |
6.1.4 缴费档次的选择对保障水平的影响 | 第94-95页 |
6.2 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水平的测算 | 第95-101页 |
6.2.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 第95-97页 |
6.2.2 居民基本需求水平测算结果 | 第97-101页 |
6.3 制度供给水平与居民需求水平的比较 | 第101-102页 |
6.3.1 制度无法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 第101-102页 |
6.3.2 必须提高养老金目标替代率 | 第102页 |
6.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调整 | 第102-106页 |
6.4.1 基础养老金的调整 | 第102-103页 |
6.4.2 个人缴费档次的调整 | 第103-105页 |
6.4.3 参保者合意缴费水平的确定 | 第105页 |
6.4.4 最佳的缴费激励机制 | 第105-10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政策建议 | 第107-113页 |
7.1 从政府角度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缴费档次 | 第107-111页 |
7.1.1 增加制度公信力和制度的宣传效果 | 第107-108页 |
7.1.2 建立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 | 第108-109页 |
7.1.3 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探索动态比例缴费档次 | 第109-110页 |
7.1.4 建立合适的缴费激励机制 | 第110页 |
7.1.5 保证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 | 第110-111页 |
7.2 从参保者个人角度提高自身的缴费档次 | 第111-113页 |
7.2.1 将社会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 | 第111页 |
7.2.2 积极主动全面认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 第111-113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8.1 主要成果的总结 | 第113页 |
8.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8.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3页 |
8.2.2 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附录 | 第120-12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