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开埠章程”与二十世纪早期济南城市空间的规划治理

中文摘要第9-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对象第13页
    1.2 研究的意义、价值和作用第13-15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14页
        1.2.2 研究的学术价值第14页
        1.2.3 研究的现实作用第14-15页
    1.3 相关研究概述第15-18页
        1.3.1 关于城市规划法制的研究第15-17页
        1.3.2 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创新点第19-20页
        1.4.3 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二十世纪早期济南开埠章程的由来与内容第21-40页
    2.1 从被动划设租界到自开商埠第21-27页
        2.1.1 晚清实行新政改革第21-22页
        2.1.2 清末全国范围内广开租界第22-24页
        2.1.3 第一个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第24-27页
    2.2 租借地规划建设法制化浪潮及特征第27-35页
        2.2.1 租借地城市规划建设的普遍法制化第27-33页
        2.2.2 租借地城市规划法制化的基本特征第33-35页
    2.3 济南开埠章程的构成与内容特征第35-40页
        2.3.1 开埠三章程的框架第35-36页
        2.3.2 开埠三章程的特征第36-40页
第三章 开埠章程框架下的城市规划治理过程第40-54页
    3.1 城市总体发展策略第40-43页
        3.1.1 开办章程详细解读第40-41页
        3.1.2 开办章程下的城市总体发展策略第41-43页
    3.2 城市详细空间租建策略第43-47页
        3.2.1 租建章程详细解读第43-45页
        3.2.2 租建章程下的空间租建特征第45-47页
    3.3 城市安全运行与治理策略第47-51页
        3.3.1 巡警章程详细解读第47-49页
        3.3.2 巡警章程下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策略第49-51页
    3.4 与当代城市规划治理的对比第51-54页
第四章 开埠章程指导下的城市空间形态解析第54-75页
    4.1 开埠前济南城市空间的格局和肌理第54-56页
        4.1.1 济南古城的兴建第54页
        4.1.2 济南城市布局状况第54-56页
    4.2 开埠后济南商埠区的总体空间格局第56-58页
    4.3 开埠后济南商埠区的形态肌理第58-63页
        4.3.1 街廓尺度第58-59页
        4.3.2 地块肌理第59-60页
        4.3.3 街道性质第60-61页
        4.3.4 建筑风貌第61-63页
    4.4 济南商埠区形态肌理的横向对比第63-75页
        4.4.1 “一城两制”下的济南城区第63-66页
        4.4.2 与其他地域城市形态的对比第66-73页
        4.4.3 独创的中西合璧城市形态第73-75页
第五章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图表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80-81页
附件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砌体结构墙体基于静动力弹塑性分析的抗震重要度及在抗震鉴定中的应用
下一篇:城市居住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邻南郡住宅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