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宗教建筑论文

北京教堂建筑的伦理价值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页
        1.1.1 研究目的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页
    1.2 研究对象相关界定第7-8页
        1.2.1 基督宗教与基督教第7-8页
        1.2.2 教堂建筑第8页
        1.2.3 研究范围第8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8-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3页
        1.4.1 文献查阅与整理第11页
        1.4.2 实地调研与取材第11页
        1.4.3 分类归纳研究第11-12页
        1.4.4 理论递进分析第12-13页
    1.5 论文框架图第13-14页
    1.6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北京教堂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第15-23页
    2.1 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传播第15-16页
    2.2 北京教堂建筑概况第16-18页
        2.2.1 北京基督教堂现状第17页
        2.2.2 北京天主教堂现状第17-18页
    2.3 西方思想对北京教堂建筑的影响第18-22页
        2.3.1 西方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第18-20页
        2.3.2 北京教堂建筑的继承与发展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北京教堂建筑的伦理意义第23-42页
    3.1 宗教伦理界说第23-25页
        3.1.1 宗教伦理的基本特征第23-24页
        3.1.2 基督宗教的伦理内涵第24-25页
    3.2 伦理视域下的北京教堂建筑第25-34页
        3.2.1 空间形制的伦理精神第25-28页
        3.2.2 装饰符号的道德感情第28-31页
        3.2.3 色彩光影的道德渲染第31-33页
        3.2.4 行为活动的道德诉说第33-34页
    3.3 北京教堂建筑体现的伦理功能第34-41页
        3.3.1 历史记忆叙事功能第34-37页
        3.3.2 道德情感熏陶功能第37-38页
        3.3.3 礼仪规范教化功能第38-39页
        3.3.4 维系社会关系功能第39-40页
        3.3.5 公共交往功能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北京教堂建筑的道德哲学思考第42-49页
    4.1 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结合第42-43页
        4.1.1 神圣化与世俗化价值观第42页
        4.1.2 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第42-43页
    4.2 人、神、社会的“三位一体”第43-45页
        4.2.1 人与神的关系第43-44页
        4.2.2 人与人的关系第44-45页
        4.2.3 人与社会的关系第45页
    4.3 宗教、建筑、伦理的有机统一第45-46页
        4.3.1 宗教建筑的伦理价值第45页
        4.3.2 宗教伦理的建筑实体化第45-46页
    4.4 伦理思维下建筑现象的价值思考第46-47页
        4.4.1 保护建筑精神价值第46页
        4.4.2 充实建筑精神意义第46-47页
    4.5 建筑语境下伦理哲学的思考第47-48页
        4.5.1 中西教堂伦理思想交融第47-48页
        4.5.2 拓展伦理思维界域第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语第49-50页
附录A 北京现存基督教堂建筑一览表第50-55页
附录B 北京现存天主教堂建筑一览表第55-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支持感对BIM持续使用行为影响研究
下一篇:社会变迁因素对商业空间形式演变的影响探究--以北京王府井商业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