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国外科技投入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8-19页 |
1 财政科技投入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必要性 | 第19-27页 |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9-21页 |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科技活动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 | 第21-24页 |
·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科学研究的产品属性及财政投入的范围 | 第23-24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7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 第24-25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管理的要求 | 第25-27页 |
2 财政科技投入的运行机理 | 第27-33页 |
·财政科技投入的定义及方式 | 第27-28页 |
·财政科技投入的定义 | 第27页 |
·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 第27-28页 |
·财政科技效应 | 第28-33页 |
·财政科技效应 | 第28-31页 |
·科技投入发生效应的传导机制 | 第31-33页 |
3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国际经验借鉴 | 第33-43页 |
·拨款制度改革(1985年—1992年) | 第33-35页 |
·拨款制度改革的背景 | 第33页 |
·科学基金制评述 | 第33-35页 |
·企业化转制(1992年—1998年) | 第35-38页 |
·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及部门预算制(1999年—2006年) | 第38-39页 |
·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2006年至今) | 第39-43页 |
4 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 | 第43-48页 |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页 |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 第43-46页 |
·评价研究与发展(R&D)效益指标的选取 | 第43-44页 |
·模型的估计与结果 | 第44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中长期提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对策 | 第48-54页 |
·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 第48-49页 |
·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 | 第49-50页 |
·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50-52页 |
·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经费管理制度 | 第52-53页 |
·建立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企业资金配置的新机制 | 第53-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