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导通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1.1.1 脉冲功率技术 | 第9-10页 |
| 1.1.2 真空触发开关 | 第10-11页 |
| 1.1.3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1.2.1 电触发真空开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导通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 2.1 真空间隙电击穿主要学说 | 第19-20页 |
| 2.1.1 场致发射学说 | 第19页 |
| 2.1.2 微粒撞击学说 | 第19-20页 |
| 2.1.3 粒子交换学说 | 第20页 |
| 2.2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导通原理 | 第20-27页 |
| 2.2.1 触发阶段主要为初始等离子体的产生阶段 | 第20-24页 |
| 2.2.2 主间隙导通阶段分析 | 第24-2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结构设计及实验平台搭建 | 第28-38页 |
| 3.1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基本结构 | 第28-29页 |
| 3.2 触发材料及位置选取 | 第29-33页 |
| 3.2.1 触发材料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 3.2.2 触发材料位置选取 | 第31-33页 |
| 3.3 实验平台搭建 | 第33-37页 |
| 3.3.1 激光源选取 | 第33-34页 |
| 3.3.2 触发光路设计 | 第34-35页 |
| 3.3.3 真空系统与检测 | 第35页 |
| 3.3.4 LC振荡实验回路及测量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触发导通特性实验研究 | 第38-49页 |
| 4.1 初始等离子体产生 | 第38-39页 |
| 4.2 触发阀值及理论探讨 | 第39-42页 |
| 4.2.1 触发阀值实验结果 | 第39-41页 |
| 4.2.2 触发阀值结果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 4.3 最低工作电压及理论探讨 | 第42-45页 |
| 4.3.1 最低工作电压 | 第42-43页 |
| 4.3.2 电弧形成机制 | 第43-45页 |
| 4.4 触发导通成功率 | 第45-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5 激光触发真空开关时延特性实验研究 | 第49-54页 |
| 5.1 时延特性与主间隙电压及激光能量的关系 | 第49-50页 |
| 5.2 时延特性与极性配置的关系 | 第50-51页 |
| 5.3 时延特性与触头距离的关系 | 第51-5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