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1-12页 |
1.2 鸡的性别决定及性分化机制 | 第12-14页 |
1.2.1 性别决定假说 | 第12-13页 |
1.2.2 性腺的发育过程 | 第13-14页 |
1.3 雌激素与性别分化 | 第14-16页 |
1.3.1 雌激素 | 第14-15页 |
1.3.2 ERα 基因 | 第15-16页 |
1.4 ERα 基因的选择性剪切 | 第16-20页 |
1.4.1 选择性剪切 | 第16-18页 |
1.4.2 ERα 的选择性剪切 | 第18-20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2.1 材料 | 第21-24页 |
2.1.1 主要载体和细胞系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 第21-2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4 生物信息学分析相关软件和数据库 | 第23-24页 |
2.2 方法 | 第24-35页 |
2.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4-25页 |
2.2.2 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检测ERα 基因启动子的活性 | 第25-31页 |
2.2.3 细胞培养及质粒转染 | 第31-35页 |
3 结果 | 第35-48页 |
3.1 ERα 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情况的检测 | 第35-45页 |
3.1.1 B剪切体在不同时期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 第35-38页 |
3.1.2 C剪切体在不同时期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 第38-41页 |
3.1.3 D剪切体在不同时期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 第41-44页 |
3.1.4 B、C、D三种剪切体在不同时期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 | 第44-45页 |
3.2 ERα 基因不同启动子活性检测 | 第45-48页 |
3.2.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5-46页 |
3.2.2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2页 |
4.1 ERα 基因剪切体在不同时期各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 | 第48-50页 |
4.2 ERα 基因启动子在不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活性 | 第50-52页 |
5 小结 | 第52-53页 |
5.1 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 第52页 |
5.2 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