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以儒学在东南亚传播的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4页
    (一)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 选题来源第10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页
        1. 研究内容第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二、儒家思想第14-21页
    (一) 教育思想第16-17页
        1. 有教无类第16页
        2. 因材施教第16页
        3. 尊师重道第16-17页
        4. 启发式教学第17页
    (二) 德育思想第17-19页
        1. 仁义第17-18页
        2. 守礼第18页
        3. 谦逊第18页
        4. 诚信第18页
        5. 中庸第18-19页
        6. 内省第19页
        7. 慎独第19页
    (三) 治国思想第19-21页
        1. 君主民本第19-20页
        2. 礼刑并济第20页
        3. 仁德治国第20-21页
三、儒学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第21-26页
    (一) 历史背景第21-22页
    (二) 传播历程第22-26页
        1.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历程第22-23页
        2. 儒学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第23-24页
        3. 儒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历程第24-26页
四、儒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变化第26-34页
    (一) 传统儒学发展成为现代儒学第26-27页
        1. 重新诠释女性地位问题,主张推行女性教育第26-27页
        2. 提倡将儒学复兴与现代西方教育相结合,引进西方科学文化第27页
    (二) 中国儒学发展成为本地儒学第27-30页
        1. 信义为本,孝悌为先第28页
        2. 峇峇娘惹文化第28-30页
    (三) 儒学宗教化第30-34页
        1. 新加坡的儒教第30-32页
        2. 印度尼西亚的儒教第32-34页
五、儒学在东南亚地区的现代价值第34-40页
    (一) 文化教育第34-35页
        1.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第34-35页
        2. 文学交汇,文化融合第35页
    (二) 思想观念第35-37页
        1. 忠君爱国第35-36页
        2. 孝悌齐家第36页
        3. 自制慎独第36页
        4. 勤奋刻苦第36-37页
        5. 以和为贵第37页
    (三) 社会政治第37-39页
        1. 增强民族意识第37-38页
        2. 助力现代化建设第38-39页
    (四) 中国价值第39-40页
六、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中国官德研究
下一篇:论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观冲突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