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IL-33在慢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补益凉解法作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20页
    1.1 现代医学对慢乙肝的认识第12-13页
        1.1.1 乙肝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第12页
        1.1.2 慢乙肝的治疗面临的问题第12页
        1.1.3 中医药治疗CHB的优势第12-13页
    1.2 中医对乙肝的认识概论第13-15页
        1.2.1 中医对乙肝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3-14页
        1.2.2 专方辩证论治第14-15页
        1.2.3 临床常见中成药的现代研究第15页
        1.2.4 总结第15页
    1.3 补益凉解法的前期研究第15页
    1.4 现代医学对IL-33的认识第15-20页
        1.4.1 白介素家族第15-16页
        1.4.2 IL-33的生物学特征第16页
        1.4.3 IL-33与疾病第16-20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0-30页
    2.1 试验设计和方法第20-22页
        2.1.1 临床研究对象第20页
        2.1.2 纳入标准第20-21页
        2.1.3 排除标准第21页
        2.1.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第21页
        2.1.5 统计原则第21页
        2.1.6 治疗方法第21页
        2.1.7 主要药物及观察周期第21-22页
        2.1.8 疗效指标第22页
        2.1.9 统计方法第22页
    2.2 临床资料分析第22-23页
        2.2.1 不同组别IL-33水平的流行病学观察第22页
        2.2.2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第22-23页
    2.3 结果第23-24页
        2.3.1 病例脱落第23页
        2.3.2 治疗前后ALT、AST变化第23-24页
        2.3.3 治疗前后IL-33变化第24页
    2.4 讨论第24-30页
        2.4.1 IL-33作为慢乙肝观察指标的思考第24-25页
        2.4.2 IL-33在慢乙肝中表达水平的流行病学观察第25页
        2.4.3 补益凉解法治疗慢乙肝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2.4.4 补益凉解法的组方内涵第26-27页
        2.4.5 补益凉解法治疗慢乙肝机制探讨第27-30页
结语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附录第36-38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38-40页
致谢第40-41页
统计学审核证明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年杓型高血压晨峰早期肾损害及Hcy、hs-CRP的检测价值
下一篇: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中速度时间积分增加预测严重感染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