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23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8-17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8-10页 |
(二) 病例选择 | 第10页 |
(三) 试验方法 | 第10-11页 |
(四) 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五) 观察方法 | 第12页 |
(六)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13页 |
(七) 数据的管理与统计分析 | 第13页 |
(八) 统计结果 | 第13-17页 |
二、疗效分析 | 第17-23页 |
(一) 总疗效比较:见表9、10 | 第17页 |
(二) 主要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 第17-18页 |
(三) 次要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 第18-20页 |
(四) 安全性分析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33页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3-27页 |
(一) 病名溯源 | 第23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23-25页 |
(三) 治法方药 | 第25-27页 |
二、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7-29页 |
(一) 病原学研究 | 第27页 |
(二) 病机学研究 | 第27-28页 |
(三) 治疗学研究 | 第28-29页 |
三、方药分析 | 第29-31页 |
(一) 立法依据 | 第29-30页 |
(二) 组方分析 | 第30-31页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31-33页 |
(一) 抗病毒作用 | 第32页 |
(二) 调节免疫作用 | 第32页 |
(三) 抗炎、退热作用 | 第32页 |
(四) 镇静、抗惊厥作用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综述 | 第37-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论文著作 | 第48-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