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基本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三) 关于“体育”、“游艺”等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 第10-12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一、唐代文人的体育游艺活动与唐代体育游艺诗的兴盛 | 第13-23页 |
(一) 唐代文人的体育游艺实践与体育游艺诗的创作 | 第13-18页 |
1. 文人的参与实践是体育游艺诗歌创作的艺术源泉 | 第14-16页 |
2. 丰富多彩的体育游艺生活,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 | 第16-17页 |
3. 体育游艺诗歌是唐代文人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 | 第17-18页 |
(二) 唐代体育游艺诗歌繁荣的原因 | 第18-23页 |
1. 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为唐代体育游艺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第19-20页 |
2. 统治者的喜好与提倡是唐代体育游艺繁荣的催化剂 | 第20-21页 |
3. 文人的参与与实践,是唐代体育游艺诗繁荣的又一重要原因 | 第21-23页 |
二、咏棋诗 | 第23-38页 |
(一) “晚酒一两杯,夜棋三数局”:以棋抒写生活雅趣 | 第23-27页 |
(二) “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以棋歌咏朋友情谊 | 第27-30页 |
(三) “诗虽曾引玉,棋数中埋军”:以奕法喻兵法、战法 | 第30-32页 |
(四) “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以棋势况人世 | 第32-34页 |
(五)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籍棋寄寓人生志趣 | 第34-38页 |
三、咏球诗 | 第38-52页 |
(一) “宛转萦香骑,飘飖拂画球”:统治者奢华生活的形象表征 | 第38-41页 |
(二) “白马顿红缨,梢球紫袖轻”:巨丽雄鸿之美的深情讴歌 | 第41-42页 |
(三) 朝廷忘征战,校猎暮球宴:渴慕与摒斥的矛盾 | 第42-45页 |
(四) 公子方蹴鞠,佳人戏秋千:民俗文化的生动写照 | 第45-52页 |
四、斗鸡诗 | 第52-65页 |
(一) “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借斗鸡反映权贵高贵雅致、骄纵奢靡之态 | 第52-55页 |
(二)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借斗鸡寓写勇武豪放、狂傲豁达之志 | 第55-58页 |
(三) “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借斗鸡讽刺无功受禄、倚势骄横之徒 | 第58-61页 |
(四) “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借斗鸡影射朋党之争、藩镇割据之事 | 第61-63页 |
(五) “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借斗鸡抒发感言乐事、盛衰存没之悲 | 第63-65页 |
五、唐代体育游艺诗的意义和价值 | 第65-71页 |
(一) 体现了唐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 第65-66页 |
(二) 影射出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道德意识 | 第66-68页 |
(三) 反映了唐代宫廷和上层娱乐文化的特征 | 第68-69页 |
(四) 具有浓烈的民俗文化色彩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一) 著述部分 | 第72-73页 |
(二) 论文部分 | 第73-77页 |
附录一:唐人咏棋诗概览 | 第77-87页 |
附录二:唐人咏球诗概览 | 第87-91页 |
附录三:唐人斗鸡诗概览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