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天然产物的抗肿瘤作用 | 第11-16页 |
1.1.1 抗肿瘤植物药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1.2 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途径 | 第12-15页 |
1.1.3 展望 | 第15-16页 |
1.2 三叶青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2.1 三叶青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1.2.2 三叶青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7-22页 |
1.2.3 三叶青的种质资源与组培快繁 | 第22-23页 |
1.2.4 其他崖爬藤属植物的研究 | 第2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三叶青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成分鉴定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2.2 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2.2.3 抗氧化相关试剂 | 第26页 |
2.2.4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29-30页 |
2.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30-32页 |
2.3.3 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 | 第32页 |
2.3.4 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32-35页 |
2.4 讨论 | 第35-38页 |
2.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三叶青萃取物的抑菌活性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3.2.3 菌种培养基 | 第40-41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3.3.1 细菌的抑菌圈测定 | 第42-44页 |
3.3.2 霉菌的抑菌圈测定 | 第44-45页 |
3.3.3 细菌的MIC值和MBC值 | 第45-46页 |
3.3.4 霉菌的MIC值和MFC值 | 第46-47页 |
3.4 讨论 | 第47-50页 |
3.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三叶青萃取物的抗肿瘤活性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4.2.2 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4.2.3 细胞与细胞培养 | 第52-53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4.3.1 三叶青萃取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 第54-56页 |
4.3.2 三叶青萃取物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IC_(50)值 | 第56-57页 |
4.3.3 活性萃取物作用于HeLa细胞的时效与量效关系 | 第57-59页 |
4.3.4 乳酸脱氢酶释放率 | 第59-60页 |
4.4 讨论 | 第60-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抗肿瘤活性萃取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机理 | 第64-91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5.2.2 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5.2.3 细胞与细胞培养 | 第65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5.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9-85页 |
5.3.1 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 | 第69-71页 |
5.3.2 HeLa细胞形态变化 | 第71-72页 |
5.3.3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第72-74页 |
5.3.4 细胞周期调控 | 第74-79页 |
5.3.5 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 | 第79-80页 |
5.3.6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变化 | 第80-81页 |
5.3.7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 | 第81-82页 |
5.3.8 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的变化 | 第82-83页 |
5.3.9 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83页 |
5.3.10 PEF萃取物的GC-MS测定 | 第83-85页 |
5.4 讨论 | 第85-89页 |
5.5 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4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91-92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92-93页 |
6.3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 | 第106-107页 |
附录2 三叶青块根的鉴定报告 | 第107-108页 |
附录3 三叶青萃取物的抑菌照片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