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接收设备、无线电收音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超短波接收机预选滤波器和本振源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滤波器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频率合成器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5-16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论文结构安排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接收机结构及其性能指标第17-27页
    2.1 接收机常见几种结构第17-21页
        2.1.1 超外差接收机第17-18页
        2.1.2 镜频抑制接收机第18-19页
        2.1.3 零中频接收机第19页
        2.1.4 低中频接收机第19-20页
        2.1.5 软件无线电数字中频接收机第20-21页
    2.2 主要性能指标第21-25页
        2.2.1 噪声系数第21页
        2.2.2 灵敏度第21-22页
        2.2.3 线性度第22-24页
        2.2.4 动态范围第24-25页
    2.3 本次设计所选择的接收机结构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预选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第27-43页
    3.1 滤波器的主要指标及解析第27-28页
        3.1.1 主要指标第27-28页
        3.1.2 指标难点第28页
    3.2 滤波器常见结构第28-30页
    3.3 滤波器谐振回路第30-38页
        3.3.1 简单并联谐振回路第30-31页
        3.3.2 电感耦合双谐振回路第31-37页
        3.3.3 电感耦合双谐振级联回路第37-38页
    3.4 耦合谐振滤波器电路结构第38-39页
    3.5 中心频率控制的实现第39-41页
    3.6 低噪声放大器第41-42页
        3.6.1 噪声对系统的影响第41-42页
        3.6.2 放大器型号的选择第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本振源的设计与实现第43-58页
    4.1 DDS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第43-44页
    4.2 PLL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第44-45页
    4.3 相位噪声和杂散第45-48页
        4.3.1 相位噪声对接收机的影响第45-46页
        4.3.2 杂散对接收机的影响第46-48页
    4.4 本振源设计方案第48-57页
        4.4.1 参考源电路设计第49-51页
        4.4.2 DDS模块第51-52页
        4.4.3 宽带放大模块第52-53页
        4.4.4 滤波模块第53-54页
        4.4.5 人机交互电路第54-56页
        4.4.6 处理器模块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主要模块性能测试与分析第58-65页
    5.1.预选滤波器的测试第58-62页
        5.1.1 预选滤波器实物图以及概况第58页
        5.1.2 测试仪器和测试电路连接图第58-59页
        5.1.3 滤波器性能测试结果第59-62页
    5.2 本振源的测试第62-64页
        5.2.1 本振源实物图及概况第62页
        5.2.2 测试仪器和注意事项第62-63页
        5.2.3 本振源性能测试结果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总结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构网络垂直切换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标识的ECC密码模块和密钥服务客户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