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地震动摇摆分量 | 第9-11页 |
1.3 摇摆地震动作用下的高柔结构地震效应研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13-15页 |
1.4.1 本论文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4.2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地震动摇摆分量研究 | 第15-45页 |
2.1 摇摆分量获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 地面振动的三轴地震仪响应分析 | 第16-20页 |
2.2.1 三轴地震仪响应方程 | 第16-18页 |
2.2.2 傅里叶变换和低通滤波 | 第18-20页 |
2.3 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20-25页 |
2.3.1 小波的定义和连续小波变换 | 第20-21页 |
2.3.2 离散小波和离散小波变换 | 第21-22页 |
2.3.3 多分辨分析 | 第22-23页 |
2.3.4 Mallat算法 | 第23-24页 |
2.3.5 小波阈值去噪 | 第24-25页 |
2.4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震动摇摆分量的获取方法 | 第25-34页 |
2.4.1 未修正的地震动时程记录的离散小波变换 | 第25-33页 |
2.4.2 地震动摇摆分量的获取方法 | 第33-34页 |
2.5 摇摆分量获取实例 | 第34-38页 |
2.5.1 1994年Northridge地震地震动摇摆分量获取 | 第34-37页 |
2.5.2 台湾集集地震地震动摇摆分量获取 | 第37-38页 |
2.6 振动台试验验证基于小波分析法 | 第38-43页 |
2.6.1 拾振器布置 | 第38-39页 |
2.6.2 试验工况 | 第39页 |
2.6.3 试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水平-摇摆地震作用下高柔结构地震效应研究 | 第45-53页 |
3.1 高柔结构地震效应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3.1.1 抗震设防目标和方法 | 第45-46页 |
3.1.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46页 |
3.1.3 时程分析法 | 第46-47页 |
3.2 P-△效应对高柔结构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1 基于等效水平力的有限元迭代法 | 第47-48页 |
3.2.2 基于刚度修正的有限元法 | 第48页 |
3.3 水平地震作用下高柔结构的振动方程 | 第48-50页 |
3.4 水平-摇摆地震作用下高柔结构的振动方程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高柔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其与理论分析的对比 | 第53-73页 |
4.1 振动台试验介绍 | 第53-59页 |
4.1.1 模型与原型结构相似比研究 | 第53-55页 |
4.1.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55-56页 |
4.1.3 拾振器布置 | 第56-57页 |
4.1.4 试验工况 | 第57-59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59-63页 |
4.2.1 结构动力特性 | 第59-60页 |
4.2.2 模型顶层水平位移 | 第60-62页 |
4.2.3 模型顶层水平加速度 | 第62-63页 |
4.3 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4.3.1 模型顶层水平位移 | 第64-67页 |
4.3.2 模型顶层水平加速度 | 第67-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页 |
5.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