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易漏失地层承压能力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微生物封堵方法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第15-16页 |
1.3.1 提高易漏失地层承压能力的理论分析 | 第15页 |
1.3.2 提高易漏失地层承压能力的室内实验研究 | 第15页 |
1.3.3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技术方案和现场试验 | 第15-16页 |
1.4 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及解决主要问题 | 第16-18页 |
1.4.1 技术方案 | 第16页 |
1.4.2 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1.4.3 解决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完井堵漏承压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井漏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2.1.1 井漏的基本条件 | 第18页 |
2.1.2 井漏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3 井漏发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2.2 堵漏承压的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2.3 地层承压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3.1 地层因素 | 第21-22页 |
2.3.2 工程因素 | 第22-23页 |
2.4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技术现状 | 第23-24页 |
2.4.1 静止堵漏 | 第23页 |
2.4.2 常规桥塞堵漏 | 第23页 |
2.4.3 纤维水泥浆类堵漏 | 第23-24页 |
2.4.4 利用物质化学特性堵漏 | 第24页 |
2.4.5 水泥堵漏 | 第24页 |
2.4.6 高失水混合稠浆堵漏 | 第24页 |
2.5 完井承压必要性 | 第24-25页 |
2.6 完井承压现场施工工艺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堵漏承压剂优化及堵漏承压浆悬浮稳定性实验 | 第27-37页 |
3.1 承压剂的优选及评价 | 第27-30页 |
3.1.1 承压剂的优选 | 第27-29页 |
3.1.2 优化后钻井液体系评价 | 第29-30页 |
3.2 堵漏承压材料基本性质 | 第30-31页 |
3.2.1 堵漏承压材料基本物理性质 | 第30-31页 |
3.2.2 堵漏承压材料基本要求 | 第31页 |
3.3 室内堵漏承压实验材料粒径分布 | 第31-33页 |
3.3.1 堵漏承压材料粒径分布测量 | 第31-33页 |
3.3.2 堵漏承压材料粒径分布分析 | 第33页 |
3.4 堵漏承压浆悬浮稳定性实验 | 第33-35页 |
3.4.1 悬浮性能调控实验 | 第33-35页 |
3.4.2 沉降实验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堵漏承压室内评价实验 | 第37-49页 |
4.1 QD-2型堵漏仪堵漏承压评价实验 | 第37-43页 |
4.1.1 QD-2型堵漏仪堵漏承压评价实验基本方案 | 第37-38页 |
4.1.2 实验结果 | 第38-43页 |
4.1.3 实验注意事项 | 第43页 |
4.1.4 初步认识 | 第43页 |
4.2 LH-2静态高压堵漏承压评价实验 | 第43-48页 |
4.2.1 堵漏承压评价实验基本方案 | 第43-45页 |
4.2.2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4.2.3 实验总结 | 第47页 |
4.2.4 初步认识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完井承压技术现场应用 | 第49-71页 |
5.1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完井承压技术现场应用分析 | 第49-50页 |
5.1.1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现场施工概述 | 第49页 |
5.1.2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钻井过程中堵漏措施 | 第49页 |
5.1.3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完井承压施工 | 第49页 |
5.1.4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承压失效分析 | 第49-50页 |
5.2 完井承压技术在旗胜49-1275井现场的应用 | 第50-53页 |
5.2.1 旗胜49-1275井基本信息 | 第50页 |
5.2.2 旗胜49-1275井现场试验 | 第50-52页 |
5.2.3 旗胜49-1275井完井承压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3 完井承压技术在城深6A井的应用 | 第53-59页 |
5.3.1 城深6A井基础数据 | 第53页 |
5.3.2 城深6A井完井承压现场试验 | 第53-57页 |
5.3.3 城深6A井低返原因分析 | 第57-59页 |
5.4 完井承压技术在城深6B井现场的应用 | 第59-69页 |
5.4.1 城深6B井基础数据 | 第59页 |
5.4.2 城深6B井承压现场试验 | 第59-67页 |
5.4.3 城深6B井低返原因分析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5.1 旗胜49-1094和旗胜21-292完井总结 | 第69-70页 |
5.5.2 旗胜49-1275井完井承压总结 | 第70页 |
5.5.3 城深6A井、城深6B井完井承压总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