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研究--以安徽试点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三、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 第11-12页 |
四、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4页 |
(一) 论文的创新 | 第12页 |
(二) 论文的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现有文献述评 | 第14-21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 | 第14-15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 | 第15-19页 |
(一) 关于农地确权意义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关于农地确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6-18页 |
(三) 关于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问题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建国后农地制度演变回顾 | 第21-30页 |
一、农民所有制时期 | 第21-22页 |
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时期 | 第22-26页 |
(一)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中国土地制度 | 第22-25页 |
(二) 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制度 | 第25-26页 |
三、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时期 | 第26-30页 |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 第26页 |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 | 第26-28页 |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规范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农民对于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的现状说明 | 第30-33页 |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现状 | 第30页 |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 农民对于确权的认知程度不高 | 第30-31页 |
(二) 农民对于确权的认知渠道较狭窄 | 第31页 |
(三) 农民对于确权的认知尚停留在表面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认知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一、数据、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33-36页 |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 第33-34页 |
(二) 模型选择 | 第34-35页 |
(三) 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二、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 | 第36-41页 |
(一) 模型估计结果 | 第36-37页 |
(二) 检验结果解释说明 | 第37-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 第41-45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41-42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一) 因地制宜,提高宣传的针对性 | 第42页 |
(二) 拓宽渠道,完善确权公示制度 | 第42-43页 |
(三) 结合流转,统筹安排确权工作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