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4页 |
第2章 Arl13b影响Smo和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 | 第14-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6页 |
2.1.1 细胞系及质粒 | 第14页 |
2.1.2 试剂与仪器 | 第14-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3页 |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6-17页 |
2.2.2 一般细胞培养 | 第17-18页 |
2.2.3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18-21页 |
2.2.4 细胞免疫荧光 | 第21-22页 |
2.2.5 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第22-2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2.3.1 Arl13b调控Hh信号通路活性 | 第23-24页 |
2.3.2 Arl13b影响Smo在细胞膜上定位 | 第24-25页 |
2.3.3 Arl13b调节Smo在纤毛上的聚集 | 第25-27页 |
第3章 下调Arl13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第27-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3.1.1 细胞系及质粒 | 第27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3.2.1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28-29页 |
3.2.2 细胞侵袭实验 | 第29页 |
3.2.3 克隆形成实验 | 第29页 |
3.2.4 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 | 第29-30页 |
3.2.5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0-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37页 |
3.3.1 Arl13b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 第33-34页 |
3.3.2 Arl13b影响体内肿瘤生成 | 第34-37页 |
第4章 Arl13b通过N端与Smo直接相互作用 | 第37-4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4.1.1 细胞系及质粒 | 第37页 |
4.1.2 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4.2.1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8-39页 |
4.2.2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42页 |
4.2.3 质粒D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4.2.4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 第43-44页 |
4.2.5 MBP-pulldown实验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4.3.1 Arl13b与Smo具有直接相互作用 | 第45-46页 |
4.3.2 Arl13b通过N端与Smo直接相互作用 | 第46-47页 |
第5章 鉴定抑制Arl13b-Smo相互作用的多肽 | 第47-5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5.1.1 细胞系及质粒 | 第47页 |
5.1.2 试剂与仪器 | 第47-4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5.2.1 引物设计 | 第48-49页 |
5.2.2 二级结构预测 | 第49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9-52页 |
5.3.1 Arl13b二级结构预测 | 第49-50页 |
5.3.2 鉴定与Smo相互作用的Arl13b分段 | 第50页 |
5.3.3 Arl13b分段抑制内源性Arl13b与Smo的相互作用 | 第50-52页 |
第6章 Arl13b多肽对Hh信号通路和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 第52-59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6.1.1 细胞系与质粒 | 第52页 |
6.1.2 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6.2.1 总RNA的提取 | 第53-55页 |
6.2.2 实时定量PCR | 第55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55-59页 |
6.3.1 多肽抑制Hh信号通路 | 第55-56页 |
6.3.2 多肽与环靶明协同抑制Hh信号通路 | 第56-57页 |
6.3.3 多肽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第57页 |
6.3.4 多肽与环靶明协同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第57-59页 |
第7章 讨论 | 第59-61页 |
第8章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