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多奈哌齐贴剂的处方优化及药动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1.1 AD的临床表现特征第10页
    1.2 AD的发病机制第10-12页
        1.2.1 胆碱能学说第10-11页
        1.2.2 β淀粉样蛋白学说第11页
        1.2.3 tau蛋白学说第11页
        1.2.4 其他推测第11-12页
    1.3 AD症的发病阶段第12页
    1.4 AD症的治疗第12-16页
        1.4.1 靶向Aβ蛋白(抗淀粉样蛋白方法)第12-13页
        1.4.2 靶向Tau蛋白第13-14页
        1.4.3 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第14-15页
        1.4.4 靶向线粒体功能障碍第15-16页
        1.4.5 靶向氧化应激第16页
        1.4.6 抗炎治疗第16页
        1.4.7 其他药理治疗策略第16页
    1.5 多奈哌齐第16-23页
        1.5.1 口服多奈哌齐第18-19页
        1.5.2 服给予多奈哌齐的副作用第19页
        1.5.3 经皮给药和口服给药方式第19页
        1.5.4 皮肤第19-20页
        1.5.5 经皮给药系统第20-21页
        1.5.6 经皮促渗剂第21页
        1.5.7 多奈哌齐的经皮给药治疗第21-23页
    1.6 选题目的和依据第23页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7.1 促渗剂的优化第23-24页
        1.7.2 基质比例的优化第24页
        1.7.3 多奈哌齐透皮贴剂的药动学研究第24-25页
2 多奈哌齐贴剂的促渗剂优化第25-36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动物第25页
        2.1.2 药品与试剂第25-26页
        2.1.3 仪器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2.1 多奈哌齐在不同溶液中的饱和溶解度的测定第26页
        2.2.2 离体鼠皮的制备第26页
        2.2.3 多奈哌齐饱和溶液的体外透皮研究第26-27页
        2.2.4 含不同促渗剂的多奈哌齐骨架型压敏胶贴剂的制备第27页
        2.2.5 多奈哌齐贴剂的体外透皮第27页
        2.2.6 数据处理第27页
        2.2.7 高温破坏试验第27-28页
        2.2.8 影响因素试验第28页
        2.2.9 加速试验第28页
        2.2.10 持黏实验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2.3.1 脂肪酸酯1和脂肪酸酯2的筛选第28-29页
        2.3.2 饱和溶液的透过第29-31页
        2.3.3 不同醇作为促渗剂的研究第31-34页
        2.3.4 贴剂中加入混合促渗剂后的稳定性考察第34-36页
3 多奈哌齐贴剂的基质优化第36-44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6-37页
        3.1.1 实验动物第36页
        3.1.2 药品和试剂第36页
        3.1.3 实验仪器第36-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2.1 多奈哌齐骨架型压敏胶贴剂的制备第37页
        3.2.2 贴剂中的结晶观察及有关物质测定第37页
        3.2.3 离体皮肤的制备第37页
        3.2.4 含不同压敏胶的多奈哌齐贴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第37-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3.3.1 多奈哌齐贴剂的人皮透过第38-39页
        3.3.2 不同比例混合压敏胶中载药量的考察第39-40页
        3.3.3 不同比例混合压敏胶中有关物质的考察第40-41页
        3.3.4 不同压敏胶对多奈哌齐贴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的影响第41-44页
4 多奈哌齐贴剂的药动学研究第44-50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4-45页
        4.1.1 实验动物第44页
        4.1.2 药品和试剂第44页
        4.1.3 仪器第44-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2.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45页
        4.2.2 血浆样品处理第45页
        4.2.3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5-46页
        4.2.4 方法学确证第46页
        4.2.5 药动学实验第46页
        4.2.6 数据处理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4.3.1 液质分析及方法的专属性第46-48页
        4.3.2 线性范围第48页
        4.3.3 多奈哌齐的药动学曲线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丹诺辛光控前药和新型有机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64排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