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4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遗传多样性 | 第23-26页 |
第三节 分子标记及应用 | 第26-34页 |
第四节 保护和景观遗传学 | 第34-36页 |
第五节 川金丝猴的现状及其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36-41页 |
第六节 神农架川金丝猴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41-4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43-54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 | 第43-45页 |
一 地理位置 | 第43页 |
二 自然条件 | 第43-44页 |
三 生物资源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45-54页 |
一 样本采集 | 第45-46页 |
二 DNA提取 | 第46-49页 |
三 分子标记 | 第49-52页 |
四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2-54页 |
第三章 神农架川金丝猴粪便DNA方法的优化与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54-67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58-63页 |
一 粪便DNA的检测 | 第58-59页 |
二 微卫星位点的选择 | 第59-61页 |
三 粪便DNA微卫星引物的扩增 | 第61-63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63-67页 |
第四章 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和景观遗传分析 | 第67-89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67-68页 |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68-72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72-82页 |
一 个体识别及分布 | 第72页 |
二 遗传多样性 | 第72-77页 |
三 遗传结构 | 第77-80页 |
四 近交系数 | 第80-81页 |
五 景观遗传结构分析 | 第81-82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82-87页 |
第五节 神农架川金丝猴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群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与保护 | 第89-101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89-90页 |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90-92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92-98页 |
一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92-95页 |
二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群的亲权鉴定与亲缘关系 | 第95页 |
三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群遗传多样性模拟 | 第95-9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98-100页 |
第五节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建议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神农架川金丝猴繁育群体的建立与保护 | 第101-11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01-102页 |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4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104-108页 |
一 遗传多样性 | 第104-105页 |
二 亲子鉴定 | 第105-107页 |
三 个体间的亲缘关系 | 第107-108页 |
四 遗传多样性的模拟 | 第10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108-112页 |
第五节 神农架川金丝猴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建议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