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有关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有关社区权力结构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相关概念厘清与界定 | 第15-18页 |
1.3.1 社区与中国城市社区 | 第15-16页 |
1.3.2 社区组织 | 第16-17页 |
1.3.3 社区积极分子 | 第17页 |
1.3.4 权力与社区权力结构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社区自治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2.1 马克思“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 第22-23页 |
2.1.1 国家与社会的分立:社会决定国家 | 第22-23页 |
2.1.2 国家与社会的统一:国家回归社会 | 第23页 |
2.2 建国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2.2.1 全能主义政治下的一元结构 | 第23-24页 |
2.2.2 市场经济下“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 第24-26页 |
第三章 D社区权力结构的建构背景 | 第26-29页 |
3.1 上海近代以来公共领域的形成 | 第26-27页 |
3.2 保甲制废除到街居制的建立 | 第27-28页 |
3.3 上海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 | 第28-29页 |
第四章 D社区权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 第29-45页 |
4.1 研究对象概况 | 第29-30页 |
4.2 D社区权力结构的组织依托 | 第30-35页 |
4.2.1 社区自组织:社区自治的组织主体 | 第31-33页 |
4.2.2 社区他组织:社区自治的必要补充 | 第33-35页 |
4.3 城市社区权力研究的预设 | 第35-36页 |
4.4 D社区社会网络分析 | 第36-45页 |
4.4.1 整体网密度测量 | 第38页 |
4.4.2 D社区整体网中心性分析 | 第38-41页 |
4.4.3 D社区凝聚子群研究 | 第41-43页 |
4.4.4 D社区整体网的关联性研究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城市社区权力结构的思考 | 第45-52页 |
5.1 D社区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 第45-48页 |
5.1.1 分解:社区组织的自治导向 | 第45-47页 |
5.1.2 整合:自治平台的机制保障 | 第47-48页 |
5.2 社区权力结构的主体关系 | 第48-52页 |
5.2.1 领导与协调:坚持党的领导和居委会自治主体地位 | 第49-50页 |
5.2.2 合作与共享:优化社区组织资源配置 | 第50-51页 |
5.2.3 监督与反馈:形成社区自治发展合理秩序 | 第51-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