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时代—吉林中部大酱缸组磨拉石的年代学制约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2.1 区域地质概述 | 第14-16页 |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 第16-17页 |
2.3 实验样品岩石学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样品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第4章 大酱缸组磨拉石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 第20-47页 |
4.1 碎屑锆石地球化学和锆石阴极发光特征 | 第20-43页 |
4.1.1 砾岩(13JL-08) | 第20页 |
4.1.2 砾岩(13JL-09) | 第20-21页 |
4.1.3 岩屑石英砂岩(13JL-11) | 第21-43页 |
4.1.4 岩屑石英砂岩(13JL-12) | 第43页 |
4.2 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43-47页 |
4.2.1 砾岩(13JL-08) | 第43-44页 |
4.2.2 砾岩(13JL-09) | 第44-45页 |
4.2.3 岩屑石英砂岩(13JL-11) | 第45页 |
4.2.4 岩屑石英砂岩(13JL-12) | 第45-4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7-53页 |
5.1 大酱缸组磨拉石物源区分析 | 第47-49页 |
5.2 大酱缸组磨拉石沉积年龄的限定 | 第49-50页 |
5.3 大酱缸组磨拉石与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关系 | 第50-51页 |
5.4 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大地构造意义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