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柴油机进气道三维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柴油机进气道三维仿真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柴油机进气道三维仿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1页 |
| 2 柴油机进气道气体流动三维仿真的数学模型 | 第21-29页 |
| ·柴油机进气过程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21-23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1-22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2-23页 |
| ·湍流模型 | 第23-25页 |
| ·壁面模型 | 第25-27页 |
| ·标准壁面函数法 | 第25-26页 |
| ·双区壁面函数法 | 第26页 |
| ·复合壁函数法 | 第26-27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柴油机双进气道流动特性的三维稳态数值模拟研究 | 第29-41页 |
| ·基于稳态法的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评价方法 | 第29-32页 |
| ·稳态模拟的柴油机进气道仿真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柴油机进气道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2-34页 |
| ·数值算法及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 第34-39页 |
| ·结果对比 | 第34-35页 |
| ·不同气门升程的流场分析 | 第35-38页 |
| ·不同气门升程的压力场、湍动能场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4 增压柴油机双进气道流动特性的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 | 第41-61页 |
| ·基于瞬态模拟的增压柴油机进气道几何模型建立及动网格划分 | 第41-44页 |
| ·几何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 ·动网格划分 | 第42-44页 |
|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初始条件 | 第44页 |
| ·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瞬态进气过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60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流场分析 | 第45-50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缸内湍动能发展过程 | 第50-51页 |
| ·螺旋进气道及切向进气道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分析 | 第51-56页 |
| ·缸内涡流发展过程分析 | 第56页 |
| ·缸内宏观流动特性分析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增压柴油机进气道组合方式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61-77页 |
| ·双螺旋进气道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61-66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流动分析 | 第62-64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湍动能发展过程 | 第64-65页 |
| ·缸内涡流发展过程分析 | 第65-66页 |
| ·双切向进气道流动特性的研究 | 第66-70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流场分析 | 第66-68页 |
| ·进气道内、气门区和缸内湍动能发展过程 | 第68-69页 |
| ·缸内涡流发展过程分析 | 第69-70页 |
| ·进气道组合方式对缸内宏观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70-75页 |
| ·涡流比、滚流比 | 第70-72页 |
| ·平均湍动能、湍流耗散率 | 第72-73页 |
| ·缸内进气量 | 第73-74页 |
| ·缸内平均速度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6 增压柴油机进气道结构参数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77-107页 |
| ·螺旋室高度对增压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77-84页 |
| ·螺旋室高度对流场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77-81页 |
| ·螺旋室高度对缸内宏观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81-84页 |
| ·气门凸台高度对增压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84-90页 |
| ·气门凸台高度对流场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84-88页 |
| ·气门凸台高度对缸内宏观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88-90页 |
| ·气道倾斜角对增压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90-98页 |
| ·气道倾斜角对流场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91-95页 |
| ·气道倾斜角对缸内宏观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95-98页 |
| ·气道夹角对增压柴油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98-105页 |
| ·气道夹角对流场变化的影响研究 | 第98-102页 |
| ·气道夹角对宏观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 第102-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7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107-111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7-109页 |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5-11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