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企业号和Moodle的企业移动培训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企业在线学习的需求 | 第9-10页 |
1.1.2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 | 第10页 |
1.1.3 微信在企业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1.1.4 传统在线培训系统的不足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针对微信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针对Moodle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关键技术 | 第16-22页 |
2.1 微信公众平台 | 第16-19页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 第16页 |
2.1.2 微信公众平台消息交互过程 | 第16-19页 |
2.2 MOODLE应用编程接口 | 第19-21页 |
2.2.1 Moodle API简介 | 第19页 |
2.2.2 Moodle API调用流程 | 第19-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第22-31页 |
3.1 系统建设总体需求 | 第22-24页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4-29页 |
3.2.1 功能模块划分 | 第24-25页 |
3.2.2 培训模块 | 第25-27页 |
3.2.3 管理模块 | 第27-28页 |
3.2.4 微信模块 | 第28-29页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9-30页 |
3.3.1 性能需求 | 第29页 |
3.3.2 安全性需求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31-40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4.2 移动应用开发方式对比 | 第32-36页 |
4.2.1 原生应用方式 | 第32-34页 |
4.2.2 Web应用方式 | 第34-35页 |
4.2.3 混合应用方式 | 第35-36页 |
4.2.4 轻应用方式 | 第36页 |
4.3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6-39页 |
4.3.1 开发方式选取 | 第36-38页 |
4.3.2 逻辑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4.3.3 物理结构设计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系统关键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0-63页 |
5.1 开发环境与开发语言 | 第40页 |
5.2 微信企业号接入 | 第40-44页 |
5.2.1 企业号接入验证流程 | 第40-42页 |
5.2.2 签名验证实现 | 第42页 |
5.2.3 消息加、解密实现 | 第42-44页 |
5.3 微信文本消息响应 | 第44-46页 |
5.3.1 接收文本消息 | 第44-45页 |
5.3.2 回复文本消息 | 第45-46页 |
5.4 微信用户绑定 | 第46-52页 |
5.4.1 Moodle用户数据库字段扩展 | 第46-47页 |
5.4.2 微信用户绑定 | 第47-52页 |
5.5 微信消息推送 | 第52-55页 |
5.5.1 企业号消息推送流程 | 第52页 |
5.5.2 文本及图文消息推送 | 第52-55页 |
5.6 微信登录桌面端 | 第55-60页 |
5.6.1 微信登陆桌面端流程 | 第55-57页 |
5.6.2 验证过程实现 | 第57-60页 |
5.7 获取课程列表 | 第60-61页 |
5.7.1 获取课程列表流程 | 第60页 |
5.7.2 获取课程列表实现 | 第60-61页 |
5.8 响应式用户界面 | 第61-62页 |
5.8.1 响应式用户界面 | 第61页 |
5.8.2 Bootstrap框架 | 第61页 |
5.8.3 响应式布局实现 | 第61-6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63-72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64-70页 |
6.2.1 用户绑定功能测试 | 第64-65页 |
6.2.2 课程列表及图文消息推送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6.2.3 课程信息浏览及微信选课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6.2.4 文本消息推送功能测试 | 第67-68页 |
6.2.5 查看已选课程功能测试 | 第68-69页 |
6.2.6 作业提交功能测试 | 第69-70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70-71页 |
6.4 测试总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7.2 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