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2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相关概念概述 | 第21-2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29-30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0-3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第二章 老年人的特征与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概述 | 第33-53页 |
2.1.人口老龄化 | 第33-37页 |
2.1.1 全球人口老龄化 | 第33-34页 |
2.1.2 中国人口老龄化 | 第34-37页 |
2.1.3 广州人口老龄化 | 第37页 |
2.2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 | 第37-40页 |
2.2.1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的发展 | 第37-38页 |
2.2.2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的感知性 | 第38-39页 |
2.2.3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与老年人 | 第39-40页 |
2.3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对城市滨水空间的需求 | 第40-43页 |
2.4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对城市滨水空间的需求 | 第43-44页 |
2.5 老年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日常活动范围 | 第44-45页 |
2.6 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类型 | 第45-47页 |
2.7 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特征 | 第47-51页 |
2.8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基于适老化的广州荔枝湾涌案例研究 | 第53-106页 |
3.1 广州荔枝湾涌的简介 | 第53-54页 |
3.2 调研方法 | 第54页 |
3.3 场地概况 | 第54-56页 |
3.3.1 区位分析 | 第54-55页 |
3.3.2 气候条件 | 第55-56页 |
3.4 使用后评价(POE) | 第56-92页 |
3.4.1 问卷调查 | 第56-57页 |
3.4.2 荔枝湾涌的空间分析 | 第57-73页 |
3.4.3 调查数据分析 | 第73-90页 |
3.4.4 存在问题 | 第90-92页 |
3.5 跟踪法 | 第92-97页 |
3.5.1 访谈情况分析 | 第93-97页 |
3.5.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97页 |
3.6 环境行为观察法 | 第97-99页 |
3.7 荔枝湾涌的适老化空间评价分析 | 第99-105页 |
3.7.1 健康舒适的空间 | 第99-102页 |
3.7.2 安全便捷的空间 | 第102-104页 |
3.7.3 沟通交往的空间 | 第104-105页 |
3.8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滨水空间的适老化设计改善策略 | 第106-129页 |
4.1 基于人性化场所的适老化设计 | 第106-113页 |
4.1.1 适老化空间 | 第106-109页 |
4.1.2 适老化尺度 | 第109-112页 |
4.1.3 适老化设计原则 | 第112-113页 |
4.2 基于安全性的适老化设计 | 第113-124页 |
4.2.1 适老化景观 | 第113-116页 |
4.2.2 适老化硬件设施 | 第116-124页 |
4.3 基于地域性的适老化设计 | 第124-128页 |
4.3.1 地域气候 | 第124-125页 |
4.3.2 地域特色建设 | 第125-127页 |
4.3.3 地域性植被 | 第127-128页 |
4.4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29-132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9-130页 |
5.2 研究特色 | 第130页 |
5.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6页 |
附录 1: 广州老年人对荔枝湾涌亲水空间使用情况调查表 1 | 第136-139页 |
附录 2: 广州老年人对荔枝湾涌亲水空间使用情况调查表 2 | 第139-1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附件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