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好氧反硝化途径关键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1 氮素污染现状第17页
        1.1.2 氮素污染来源与危害第17-18页
    1.2 生物脱氮技术第18页
        1.2.1 传统生物脱氮第18页
        1.2.2 生物脱氮方法研究进展第18页
    1.3 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1 好氧反硝化作用脱氮机理第18-20页
        1.3.2 好氧反硝化菌研究进展第20页
        1.3.3 好氧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4 好氧反硝化相关酶研究进展第21-23页
        1.4.1 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AR)第21-22页
        1.4.2 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第22页
        1.4.3 NO 还原酶(nitric oxide reductase,NOR)第22页
        1.4.4 N_2O 还原酶(nitrous oxide reductase,NOS)第22-23页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23-24页
        1.5.1 SYBRGreenⅠ法第23页
        1.5.2 TaqMan探针法第23-24页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7.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7.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好氧反硝化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第26-53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6-27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仪器第26-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3页
        2.2.1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页
        2.2.2 质粒DNA的提取第27-28页
        2.2.3 制备E.coli JM110感受态细胞第28页
        2.2.4 DNA片段的凝胶回收第28页
        2.2.5 TA克隆的连接转化第28-29页
        2.2.6 周质硝酸还原酶基因(napA)的克隆第29-30页
        2.2.7 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norB)的克隆第30-31页
        2.2.8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保守区的克隆第31-32页
        2.2.9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全序列的克隆第32页
        2.2.10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第32页
        2.2.11 其他方法第32-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53页
        2.3.1 周质硝酸还原酶基因(nap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3-39页
        2.3.2 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norB)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39-46页
        2.3.3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46-53页
第三章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原核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第53-66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3-54页
        3.2.1 实验材料第53页
        3.2.2 实验仪器第53-54页
    3.3 实验方法第54-58页
        3.3.1 亚硝酸还原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示意图第54页
        3.3.2 亚硝酸还原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4-55页
        3.3.3 SDS-PAGE分析鉴定含pET32a-nir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第55-56页
        3.3.4 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含pET32a-nir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第56页
        3.3.5 亚硝酸盐还原酶性质测定第56-57页
        3.3.6 氧化亚氮还原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57-58页
        3.3.7 SDS-PAGE分析鉴定含pET32a-nosZ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第58页
        3.3.8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含pET32a-nosZ重组菌株诱导可溶性蛋白浓度第58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58-64页
        3.4.1 亚硝酸还原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58-59页
        3.4.2 SDS-PAGE分析鉴定含pET32a-nir重组菌株表达产物第59-60页
        3.4.3 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含pET32a-nir重组菌株表达产物第60页
        3.4.4 亚硝酸盐还原酶酶学性质测定第60-62页
        3.4.5 氧化亚氮还原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并验证第62-63页
        3.4.6 SDS-PAGE分析鉴定含pET32a-nosZ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第63-64页
        3.4.7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含pET32a-nosZ重组菌株诱导可溶性蛋白浓度第64页
    3.5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表达的影响第66-74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67页
        4.2.1 实验材料第66页
        4.2.2 实验仪器第66-67页
    4.3 实验方法第67-69页
        4.3.1 nir和内标基因 16S rRNA特异引物设计第67页
        4.3.2 样品总RNA的提取第67页
        4.3.3 引物特异性分析第67-68页
        4.3.4 nir和内标基因 16S rRNA标准曲线的制备第68页
        4.3.5 NP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培养第68页
        4.3.6 样品总RNA的提取以及nir和内标基因 16S r RNA的RT-PCR扩增第68-69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4.4.1 样品总RNA的提取第69页
        4.4.2 引物特异性分析第69-70页
        4.4.3 nir和 16S r RNA基因的标准曲线第70-71页
        4.4.4 不同培养基条件下nir和 16S rRNA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第71-73页
            4.4.4.1 样品总 RNA 的提取第71-72页
            4.4.4.2 样品的qRT-PCR分析第72-73页
    4.5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74-76页
    5.1 周质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基因产物的分析第74页
    5.2 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基因产物的分析第74页
    5.3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基因产物的分析第74-75页
    5.4 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和酶学性质研究第75页
    5.5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5页
    5.6 不同培养条件对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表达的影响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附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作者简历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藻酸钠—明胶-PVA包埋法固定化酵母菌吸附重金属研究
下一篇:嗜盐细菌的分离鉴定与Natranaerobius thermophiles盐适应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