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代都察院司法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前言第7-12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0-11页
        1、研究方法第10页
        2、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0-11页
    四、写作思路第11-12页
第一章 明代都察院的建制第12-24页
    第一节 都察院的创建第12-15页
        一、都察院的源流第12-13页
        二、都察院的创建第13-14页
        三、御史台废止原因第14-15页
    第二节 监察御史的设置第15-19页
        一、十二道监察御史第15-17页
        二、十四道、十八道监察御史第17-18页
        三、十三道监察御史第18-19页
    第三节 都察院与监察御史的关系第19-24页
        一、明人对都察院与监察御史关系的认识第19-21页
        二、都察院对监察御史行使管辖权的具体表现第21-24页
第二章 明代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研究第24-52页
    第一节 明代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的建立第24-33页
        一、洪武御史台时期第25-27页
        二、洪武都察院时期第27-28页
        三、永乐、宣德时期第28-31页
        四、都察院掌握司法权的原因第31-33页
    第二节 明代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的内容第33-48页
        一、初审第33-39页
        二、复审第39-41页
        三、复核第41-44页
        四、会审第44-48页
    第三节 明代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的特点及评价第48-52页
        一、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的特点第48-50页
        二、都察院中央司法权的评价第50-52页
第三章 明代都察院地方司法权研究第52-76页
    第一节 明代巡按御史司法权的建立第52-59页
        一、洪武朝第52-55页
        二、永乐朝第55-57页
        三、宣德朝第57-58页
        四、巡按御史掌握司法权的原因第58-59页
    第二节 明代巡按御史司法权的内容第59-71页
        一、初审第59-65页
        二、复审第65-66页
        三、复核第66-67页
        四、会审第67-71页
    第三节 明代巡按御史司法权的变迁及影响第71-76页
        一、巡按监察御史司法权的变迁第71-74页
        二、巡按御史司法权的影响第74-76页
第四章 明代都察院司法权的制约因素第76-83页
    第一节 东厂和锦衣卫第76-80页
        一、东厂、锦衣卫参与司法的原因第76-77页
        二、厂卫干预都察院司法的方式第77-80页
    第二节 内阁与司礼监第80-83页
        一、内阁第80-81页
        二、司礼监第81-83页
结语第83-85页
附表第85-108页
    表1 明太祖理刑表第85-88页
    表2 明代都察院堂上官理刑表第88-95页
    表3 明代巡按御史理刑表第9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后记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魏晋南北朝家训发展及对家族影响
下一篇:老挝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基础、目标构想与民族整合进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