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智能家居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2.2 室内环境质量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2.3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4页 |
1.3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常用方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方案及硬件设计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2.3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18-28页 |
2.3.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 第18-24页 |
2.3.2 数字智能控制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26页 |
2.3.3 红外智能控制终端硬件电路设计 | 第26-28页 |
2.4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硬件电路的PCB设计 | 第28-30页 |
2.4.1 硬件电路的PCB设计步骤 | 第28-29页 |
2.4.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PCB板 | 第29页 |
2.4.3 数字智能控制终端PCB板 | 第29-30页 |
2.4.4 红外智能控制终端PCB板 | 第30页 |
2.4.5 无线网络模块PCB板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31-45页 |
3.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31页 |
3.2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31-37页 |
3.3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 | 第37-43页 |
3.3.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软件设计 | 第37-39页 |
3.3.2 数字智能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 第39-41页 |
3.3.3 红外智能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模型及智能控制策略 | 第45-57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与改进 | 第45-48页 |
4.2.1 原始粒子群算法 | 第45-46页 |
4.2.2 标准粒子群算法 | 第46页 |
4.2.3 粒子群算法参数分析 | 第46-47页 |
4.2.4 粒子群算法改进 | 第47-48页 |
4.3 T-S模糊神经网络 | 第48-49页 |
4.4 改进PSO优化TSFNN算法 | 第49-50页 |
4.5 构建标准评价表 | 第50-52页 |
4.5.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级标准 | 第51页 |
4.5.2 建立标准隶属度矩阵 | 第51-52页 |
4.5.3 标准评价表的生成与分级 | 第52页 |
4.6 模型仿真实验 | 第52-54页 |
4.7 智能控制策略 | 第54-56页 |
4.7.1 智能控制系统结构 | 第54-55页 |
4.7.2 智能控制表 | 第55-5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室内实际空气质量检测评价与监控 | 第57-73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室内实际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 | 第57-65页 |
5.2.1 室内实际空气质量检测 | 第57-60页 |
5.2.2 室内实际空气质量评价 | 第60-65页 |
5.3 室内室外实际空气质量参数及对比 | 第65-71页 |
5.3.1 非智能控制下室内室外实际空气质量参数对比 | 第65-68页 |
5.3.2 智能控制下室内室外实际空气质量参数对比 | 第68-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