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2 操作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会计运营内部控制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1.1 博弈论 | 第21页 |
2.1.2 成本收益论 | 第21-22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页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及目标 | 第22-23页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定义 | 第24页 |
2.3.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 | 第24页 |
2.3.3 操作风险概念及分类 | 第24-26页 |
第3章 A银行Y分行会计运营内部控制的现状 | 第26-31页 |
3.1 A银行Y分行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1 A银行Y分行概况 | 第26页 |
3.1.2 A银行Y分行会计运营概况 | 第26-27页 |
3.2 A银行Y分行会计运营内部控制情况 | 第27-31页 |
3.2.1 内部控制三道防线 | 第27-28页 |
3.2.2 会计运营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能 | 第28-31页 |
第4章 A银行Y分行会计运营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42页 |
4.1 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 第31-33页 |
4.1.1 内部控制思想不深刻 | 第31-32页 |
4.1.2 业务经营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 第32页 |
4.1.3 人力资源不合理 | 第32-33页 |
4.2 风险评估方面 | 第33-35页 |
4.2.1 风险控制标准多重 | 第33-34页 |
4.2.2 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34页 |
4.2.3 会计运营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34-35页 |
4.3 控制活动方面 | 第35-36页 |
4.3.1 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 第35-36页 |
4.3.2 考核激励模式欠科学 | 第36页 |
4.3.3 内控防线需进一步优化 | 第36页 |
4.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第36-38页 |
4.4.1 信息提取挖掘方面有待提升 | 第36-37页 |
4.4.2 信息反馈渠道不太高效 | 第37页 |
4.4.3 信息技术水平待提高 | 第37-38页 |
4.5 内部监督方面 | 第38-42页 |
4.5.1 制度监督不到位 | 第38页 |
4.5.2 技术监督缺乏 | 第38-39页 |
4.5.3 现行派驻业务经理履职监控手段不足 | 第39-42页 |
第5章 改进A银行Y分行会计运营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42-53页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第42-43页 |
5.1.1 加强内控意识 | 第42页 |
5.1.2 完善内控防线机制制度 | 第42-43页 |
5.1.3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 第43页 |
5.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 第43-46页 |
5.2.1 风险控制标准化 | 第43-44页 |
5.2.2 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 | 第44-45页 |
5.2.3 健全会计运营风险评估体系 | 第45-46页 |
5.3 强化控制活动 | 第46-47页 |
5.3.1 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 | 第46页 |
5.3.2 建立符合基层网点特点的风险内控考核体系 | 第46页 |
5.3.3 优化内控防线职责 | 第46-47页 |
5.4 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 第47-48页 |
5.4.1 建立沟通反馈模式 | 第47页 |
5.4.2 加强内部信息沟通和交流 | 第47-48页 |
5.4.3 建立内部控制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 第48页 |
5.5 改进内部监督机制 | 第48-53页 |
5.5.1 转变内控监督方式 | 第48-49页 |
5.5.2 推进内控监督工作转型 | 第49-50页 |
5.5.3 探索内控监督手段的创新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