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单晶硅超精密加工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21页
        1.2.1 纳米加工单晶硅第14-15页
        1.2.2 不同刀具几何形状纳米切削亚表面损伤及材料去除第15-16页
        1.2.3 单晶硅纳米切削中的脆塑性转变第16-17页
        1.2.4 激光辅助加工第17-19页
        1.2.5 激光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第19-21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2章 刀具几何形状对亚表面损伤和材料去除的影响第24-49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不同几何形状刀具切削的三维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4-28页
        2.2.1 三维分子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4-26页
        2.2.2 势函数选择第26-27页
        2.2.3 工件相变判据第27-28页
    2.3 模拟结果讨论第28-37页
        2.3.1 刀具前角影响第28-33页
        2.3.2 刀具后角影响第33-35页
        2.3.3 刀具刃口半径影响第35-37页
    2.4 锥形金刚石压头几何形状对亚表面损伤和材料去除的影响第37-44页
        2.4.1 锥形金刚石压头划擦的原子模型第37-38页
        2.4.2 锥形金刚石压头划擦的结果及讨论第38-44页
            2.4.2.1 工件原子相变分析第38-40页
            2.4.2.2 工件应力及温度分布分析第40-42页
            2.4.2.3 亚表面损伤深度分析第42-43页
            2.4.2.4 切屑及划擦力分析第43-44页
    2.5 不同压头几何形状加工的理论模型第44-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纳米尺度激光辅助加工的亚表面损伤和材料去除研究第49-66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激光辅助加工的原子模拟第49-51页
        3.2.1 激光辅助加工的原子模型第49-51页
        3.2.2 激光辅助加工的势函数第51页
    3.3 激光辅助加工的结果及讨论第51-58页
        3.3.1 激光移动速度影响第51-54页
        3.3.2 激光脉冲强度影响第54-56页
        3.3.3 激光光斑半径影响第56-58页
    3.4 传统纳米加工和激光辅助纳米加工的对比第58-64页
        3.4.1 传统纳米加工和激光辅助纳米加工的原子模型第58-60页
        3.4.2 传统纳米加工和激光辅助纳米加工的结果及讨论第60-64页
            3.4.2.1 工件原子的相变对比第60-61页
            3.4.2.2 切屑对比第61页
            3.4.2.3 温度对比第61-62页
            3.4.2.4 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对比第62-63页
            3.4.2.5 工件原子势能对比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激光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数值研究第66-80页
    4.1 引言第66页
    4.2 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原子模拟第66-68页
        4.2.1 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原子模型第66-68页
        4.2.2 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势函数第68页
    4.3 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结果及讨论第68-76页
        4.3.1 原子配位数和共近邻分析第68-71页
        4.3.2 应力分析第71-73页
        4.3.3 材料去除率和切削力分析第73-75页
        4.3.4 亚表面温度和势能分析第75-76页
    4.4 残余应力理论模型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不同激光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的切削行为第80-99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不同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原子模拟第80-82页
        5.2.1 不同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原子模型第80-81页
        5.2.2 不同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势函数第81-82页
    5.3 不同纳米结构化金刚石刀具切削的结果及讨论第82-98页
        5.3.1 沟槽方向的影响第82-89页
        5.3.2 沟槽深度的影响第89-92页
        5.3.3 沟槽宽度的影响第92-94页
        5.3.4 沟槽因子的影响第94-97页
        5.3.5 沟槽形状的影响第97-98页
    5.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7-11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目录第118-119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碘促进的串联反应合成含氮杂环衍生物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介孔二氧化硅的构建及细胞内刺激响应控制释放研究